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人際與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及其教育干預

發(fā)布時間:2017-08-13 22:00

  本文關鍵詞:人際與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及其教育干預


  更多相關文章: 人際與群際 青少年 慈善捐助行為 歸因特點 教育干預


【摘要】:歸因(attribution)是歸因者運用感知、思維、推測等方式對自己或他人外在行為原因進行解釋或評價的認知過程。歸因作為個體社會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個體內(nèi)在的心理表征與外部世界的橋梁,也是行為預測和干預的基礎。而慈善捐助行為(charitable donor behavior)作為無償幫助他人或贈予他人財物的一種典型的道德行為(丁鳳琴,2013),必然受到個體社會認知的影響。然而,近年來,人們對慈善捐助的不當歸因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為了探查個體對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策略來改變個體對慈善捐助的不當歸因,本文以歸因的雙重加工模型和錨定-調整理論(Anchoring-and-adjustment Theory, AAT)為基礎,以慈善捐助歸因為主線,從人際和群際視角出發(fā),采用故事評定法和Go-Nogo聯(lián)想測驗(GNAT)范式考察了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外顯與內(nèi)隱特點,在此基礎上,使用再歸因訓練法、積極情緒訓練法和行為信息反饋法進一步對人際和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進行了干預,研究結論如下:(1)人際視角下,青少年存在慈善捐助內(nèi)隱歸因和外顯歸因偏好;被試對自己捐助更傾向于特質歸因,特質傾向者比情境傾向者更傾向于內(nèi)歸因。(2)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沒有表現(xiàn)出慈善捐助內(nèi)隱歸因和外顯歸因偏好;但內(nèi)群體認同對不同群體捐助歸因起調節(jié)作用,高內(nèi)群體認同者在內(nèi)隱歸因時表現(xiàn)出明顯的群體服務歸因偏好。(3)在人際視角下和群際視角下,再歸因訓練法、積極情緒訓練法和行為信息反饋法均可以改變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但其干預效果存在差異。上述結論不僅豐富了行為歸因的研究理論,升華了人們對慈善捐助歸因的認識,還對優(yōu)化青少年的慈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際與群際 青少年 慈善捐助行為 歸因特點 教育干預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1 課題來源及研究背景6-7
  • 1.1 課題來源6
  • 1.2 研究背景6-7
  • 2 文獻綜述7-17
  • 2.1 歸因的概念及其對捐助行為的影響7-8
  • 2.2 入際視角下的歸因偏好8-11
  • 2.3 群際視角下的歸因偏好11-13
  • 2.4 歸因的雙重加工13-14
  • 2.5 歸因的教育干預14-17
  • 3 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17-19
  • 3.1 問題提出17
  • 3.2 研究意義17-18
  • 3.3 研究思路18-19
  • 4 人際與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19-30
  • 4.1 實驗一 人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19-24
  • 4.2 實驗二 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24-29
  • 4.3 小結29-30
  • 5 人際與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教育干預30-49
  • 5.1 實驗三 人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教育干預30-40
  • 5.2 實驗四 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教育干預40-48
  • 5.3 小結48-49
  • 6 總討論49-52
  • 6.1 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具有人際性和隱蔽性49-50
  • 6.2 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可塑性及不同方式干預的效果差異性50-52
  • 7 研究結論52-53
  • 8 研究創(chuàng)新、不足與未來研究方向53-55
  • 8.1 研究創(chuàng)新53
  • 8.2 研究不足及未來研究方向53-55
  • 參考文獻55-60
  • 附錄一:實驗一材料60-61
  • 附錄二:實驗二材料61-63
  • 附錄三:干預方案63-66
  • 致謝66-67
  • 個人簡介及論文發(fā)表情況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愛卿;人際歸因與行為責任推斷研究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2期

2 曾率;賀嶺峰;高旭辰;;歸因引導對社會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J];心理研究;2010年02期

3 曾永忠;體育運動情境再歸因訓練心理和行為效應研究綜述[J];體育學刊;2004年02期

4 王樹芳;莫雷;金花;;任務難度和反饋學習對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年01期

5 龍君偉;反饋干預對績效的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6 俞國良,王永麗;學習不良兒童歸因特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4期

7 楊福義;梁寧建;;內(nèi)隱自尊與外顯自尊的關系:多重內(nèi)隱測量的視角[J];心理科學;2007年04期

8 馬偉軍;;群際歸因偏好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9年04期

9 索濤;馮廷勇;顧本柏;王會麗;李紅;;責任歸因對“做效應”的調控及其ERP證據(jù)[J];心理學報;2011年12期

10 王大華;黃一帆;彭華茂;陳曉敏;;老年人加工速度的干預研究[J];心理學報;2012年04期



本文編號:6691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6691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6af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