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采擇:基于自我的推理及其個體差異
本文關鍵詞:觀點采擇:基于自我的推理及其個體差異
更多相關文章: 心理理論 觀點采擇 社會認知 自我 個體差異
【摘要】:在自我觀點和他人觀點一致或不一致的條件下,人們對自我角度和他人角度的信息加工優(yōu)勢和影響因素是厘清心理理論推理過程的重要問題。本研究選取了10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被試,采用E-prime程序在兩個視覺采擇實驗中,要求被試對特定場景中的信息基于自己的角度或他人的角度(兩種角度的信息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進行判斷,同時探索了被試的文化、性別、專業(yè)背景對不同角度推理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當進行他人角度觀點采擇時,被試很難忽略自己角度的信息干擾。在其他實驗情境相同,只需要被試采擇他人觀點時(實驗2),也能觀察到相同的現(xiàn)象。(2)比較而言,被試對自己角度的信息加工顯著快于采擇他人角度的觀點,并且更有效。(3)男女對自我角度的信息加工無性別差異,而在采擇他人觀點時,男性比女性顯著慢;但是,文科生對兩種角度信息的加工均要慢于理科被試。對比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結(jié)果說明,對兩種角度的觀點采擇可能受到被試的文化背景、性別和專業(yè)因素的影響和調(diào)節(jié)。本研究為進一步解釋成人心理理論的推理機制提供了不同的實驗證據(jù)。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暨陜西省行為與認知心理學重點實驗室;東北師范大學心理系;陜西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中心;
【關鍵詞】: 心理理論 觀點采擇 社會認知 自我 個體差異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1JZD04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14YGC190020) 陜西師范大學校級社科項目(10SYB08) 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度校級重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4JG12)資助
【分類號】: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數(shù)人經(jīng)常需要與他人交流溝通,在交流過程中個體不僅要設身處地地理解與感受他人的想法與情感(Ku,Wang,Galinsky,2010),同時也要能夠區(qū)分自我與他人的觀點,并基于過去或當前情境對他人的觀點做出正確的判斷(HeroldAkhtar,2008)。在實際生活中,人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韓世輝;張逸凡;;社會認知、文化與大腦——文化神經(jīng)科學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年S1期
2 陳英和,崔艷麗,王雨晴;幼兒心理理論與情緒理解發(fā)展及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3期
3 陳雨露;蘇彥捷;;先“自我中心”再“調(diào)整”:成人推理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加工過程[J];心理科學;2011年01期
4 孔繁昌;張妍;陳紅;;自我-他人表征:共享表征還是特異表征?[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8期
5 蘇彥捷;劉艷春;;親子交流與兒童心理理論的獲得和發(fā)展:文化的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03期
6 李曉東;黃艷秋;劉萍;徐健;;成人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J];心理學探新;2007年03期
7 夏瑞雪;周愛保;李世峰;徐科朋;任德云;朱婧;;觀點采擇在內(nèi)隱情緒加工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14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玉瑋;人際互動中心理理論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wǎng)絡版(預印本);2007年02期
2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3 劉敏;;自閉癥的心理理論發(fā)展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李艷玲;陳英和;;幼兒對誤信念與元表征受干擾的真信念的理解[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年04期
5 鄧碧琳;陳穗清;張積家;蘆松敏;;智障兒童空間參考框架的選擇[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1期
6 彭莉潔;;家長指導對幼兒觀看動畫片情緒理解的影響[J];當代學前教育;2010年06期
7 易萬清;熊佳蕾;王莉麗;;淺議利用游戲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12期
8 崔詣晨;王沛;;內(nèi)隱人格觀對他人知覺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年01期
9 陳英和;白柳;李龍鳳;;道德情緒的特點、發(fā)展及其對行為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年05期
10 姜瑋麗;劉若麟;蘇彥捷;;3-6歲兒童的說服理解與說服行為的關系:心理理論的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文海;青少年情緒調(diào)節(jié)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娜;聽力障礙兒童情緒理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元;3-5歲兒童自我調(diào)節(jié)各成分與其心理理論發(fā)展水平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長英;心理狀態(tài)術語對3-5歲漢語兒童錯誤信念理解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青;自我面孔加工的獨特性和共享性[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6 黃玉晶;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背景下恐懼情緒感染神經(jīng)生理過程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7 鞏彥斌;錯誤記憶提取階段的激活和監(jiān)測及老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8 汪永光;錯誤信念認知加工中的知行分離現(xiàn)象及其神經(jīng)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小梅;不同撫養(yǎng)方式下3-6歲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茜,蘇彥捷,劉立惠;心理理論—— 一個廣闊而充滿挑戰(zhàn)的研究領域[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5期
2 王茜;蘇彥捷;;文化框架的神話:對個體主義/集體主義、獨立/互依自我構(gòu)念的思考(英文)[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3 陸慧菁;蘇彥捷;;回憶中提及他人與幼兒錯誤信念理解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4 王彥;蘇彥捷;;5至8歲兒童心理理論各成分的發(fā)展及其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5 王異芳,蘇彥捷;成年個體的心理理論與執(zhí)行功能[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6 張仙峰;葉文玲;;當前閱讀研究中眼動指標述評[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年03期
7 王穗蘋,黃時華,楊錦綿;語言理解的ERP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朱瀅 ,張力;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2年02期
9 王益文;劉巖;高艷霞;陳晶;張文新;林崇德;;錯誤信念推理的時間過程與源定位[J];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2008年01期
10 王益文;王鈺;林崇德;陳雪瑩;袁博;沈德立;;內(nèi)側(cè)額葉負波受負性情緒下責任感影響:最后通牒任務的ERP研究[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1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春梅;兒童心理理論與執(zhí)行功能關系的元分析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芳,熊哲宏;兒童心理理論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執(zhí)行性功能與心理理論之間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3年05期
2 席居哲,桑標,左志宏;心理理論研究的畢生取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2期
3 張曉龍,宋耀武;心理理論的概念、研究進展與展望[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陳寒,胡克祖;心理理論研究的理論整合及其發(fā)展述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5 趙紅梅,蘇彥捷;心理理論與同伴接納[J];應用心理學;2003年02期
6 李孝明;吳文峰;;訓練研究——心理理論研究的新方向[J];社會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7 王紅椿,歐竹青;“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培養(yǎng)[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陳友慶;“心理理論”的研究概述[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高秀蘋;;試論心理理論的獲得與使用[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徐芬,王衛(wèi)星,張文靜;幼兒說謊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心理理論水平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婧;蘇彥捷;;回憶過去和想象將來時談及他人與心理理論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任太艷;宋正國;;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研究綜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張麗錦;董奇;;4—5歲兒童在4種經(jīng)典心理理論任務上的發(fā)展[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張杰;趙俊峰;;聾兒心理理論的訓練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郭在祥;;聾兒心理理論發(fā)展對康復教師的啟示[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強清;武建芬;王鍇;;兒童幽默感與心理理論的關系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丁芳;白新榮;;不同性質(zhì)情緒對大學生心理理論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蘇彥捷;李紅;張麗錦;;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其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覃婷立;蘇彥捷;;從行為談論到心理理解:親子談話和2-3歲兒童的心理理論[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晶;劉希平;;對手推理水平的轉(zhuǎn)變對心理理論推理水平發(fā)展趨勢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任建之(作者單位:青島市李滄區(qū)教育體育委員會);啟動“名師”工程實施素質(zhì)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梁敏強;討論:從何時開始[N];中國教師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元;3-5歲兒童自我調(diào)節(jié)各成分與其心理理論發(fā)展水平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婷;執(zhí)行功能和心理理論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0年
3 鄭玉瑋;人際互動中心理理論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4 倪偉;兒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丁芳;幼兒心理理論與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白瓊英;青少年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其馬基雅維里主義信仰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1年
7 張萌;漢語兒童反語理解的心理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秀麗;學前兒童欺騙發(fā)展的研究——從心理理論視角透析學前兒童欺騙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4年
9 張旭;漢語幼兒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坤;幼兒反事實思維的發(fā)展及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雯;大學生心理理論的特點及其與利他傾向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0年
2 白新榮;不同性質(zhì)情緒對大學生心理理論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潘春妮;3到5歲兒童假設思維能力和心理理論能力的實驗訓練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明;兒童早期心理理論能力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安靜;“知識偏差”對心理理論的影響[D];寧波大學;2009年
6 趙毅冉;移情和社會技能訓練對兒童高級心理理論能力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3年
7 李娜;心理理論的畢生發(fā)展及其與抑制控制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8 趙曉玲;不同訓練對學前兒童心理理論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林立;兒童樸素經(jīng)濟學認識的發(fā)展及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田博;3-6歲幼兒情緒理解與心理理論發(fā)展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63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6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