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幸福感的關系:基于多元幸福取向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2-07-20 12:02
智慧與幸福是人類的普遍追求。智慧與自我實現(xiàn)幸福感(eudaimonia well-being)正相關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認同。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hedonia well-being)是何種關系,仍在爭論中。從智慧發(fā)展的角度,學者提出了積極人格發(fā)展觀和發(fā)展歷程觀,對智慧與幸福感的關系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結合中國文化及智慧和幸福感的研究進展,提出發(fā)展水平觀:隨著智慧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個體幸福感的來源、持續(xù)時間以及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存在差異。未來宜重點解決兩個問題:(1)選擇和編制適宜的智慧和幸福感測量工具;(2)澄清智慧與幸福感的因果關系。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1 智慧的定義與測量
1.1 智慧的定義
1.2 智慧的測量
2 智慧與幸福感之關系的實證研究
2.1 智慧與自我實現(xiàn)幸福感正相關
2.2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的關系
2.1.1 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幾乎無關
2.1.2 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中等正相關
2.3 小結與評價
3 從智慧發(fā)展的角度探討智慧與幸福感的理論關系
3.1 積極人格發(fā)展觀
3.2 發(fā)展歷程觀
3.3 小結與評價
4 新觀點和研究展望
4.1 新觀點:發(fā)展水平觀
4.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愚蠢的德才欠缺理論[J]. 汪鳳炎,鄭紅. 心理學探新. 2018(05)
[2]老者智否?成人智慧與年齡的關系[J]. 王予靈,汪鳳炎.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1)
[3]精神幸福感:概念、測量、相關變量及干預[J]. 徐曉波,孫超,汪鳳炎. 心理科學進展. 2017(02)
[4]追求意義能帶來幸福嗎?[J]. 楊慊,程巍,賀文潔,韓布新,楊昭寧.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9)
[5]品德與才智一體:智慧的本質與范疇[J]. 汪鳳炎,鄭紅. 南京社會科學. 2015(03)
[6]吃虧是福:擇“值”選項而獲真利[J]. 唐輝,周坤,趙翠霞,李紓. 心理學報. 2014(10)
[7]大學生智慧內隱認知的實驗研究[J]. 陳浩彬,汪鳳炎.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4(04)
[8]智慧:結構、類型、測量及與相關變量的關系[J]. 陳浩彬,汪鳳炎.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1)
[9]“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J]. 曾紅,郭斯萍. 心理學報. 2012(07)
[10]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城市居民中的試用研究[J]. 邢占軍,黃立清. 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4(03)
本文編號:3663965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1 智慧的定義與測量
1.1 智慧的定義
1.2 智慧的測量
2 智慧與幸福感之關系的實證研究
2.1 智慧與自我實現(xiàn)幸福感正相關
2.2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的關系
2.1.1 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幾乎無關
2.1.2 智慧與享樂主義幸福感中等正相關
2.3 小結與評價
3 從智慧發(fā)展的角度探討智慧與幸福感的理論關系
3.1 積極人格發(fā)展觀
3.2 發(fā)展歷程觀
3.3 小結與評價
4 新觀點和研究展望
4.1 新觀點:發(fā)展水平觀
4.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愚蠢的德才欠缺理論[J]. 汪鳳炎,鄭紅. 心理學探新. 2018(05)
[2]老者智否?成人智慧與年齡的關系[J]. 王予靈,汪鳳炎.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1)
[3]精神幸福感:概念、測量、相關變量及干預[J]. 徐曉波,孫超,汪鳳炎. 心理科學進展. 2017(02)
[4]追求意義能帶來幸福嗎?[J]. 楊慊,程巍,賀文潔,韓布新,楊昭寧.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9)
[5]品德與才智一體:智慧的本質與范疇[J]. 汪鳳炎,鄭紅. 南京社會科學. 2015(03)
[6]吃虧是福:擇“值”選項而獲真利[J]. 唐輝,周坤,趙翠霞,李紓. 心理學報. 2014(10)
[7]大學生智慧內隱認知的實驗研究[J]. 陳浩彬,汪鳳炎.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4(04)
[8]智慧:結構、類型、測量及與相關變量的關系[J]. 陳浩彬,汪鳳炎.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1)
[9]“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幸福觀[J]. 曾紅,郭斯萍. 心理學報. 2012(07)
[10]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城市居民中的試用研究[J]. 邢占軍,黃立清. 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4(03)
本文編號:3663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6396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