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齡差異視角的老年人道德偽善狀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07:03
道德偽善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是指個體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外表現(xiàn)出自己道德的一面,但同時會避免為自己的道德行為付出代價。它是一種利他和利己行為之間的博弈,雖然對外宣稱利他主義,但最后卻以利己主義占上風而告終。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有學者關注道德偽善問題,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學界才開始對這一現(xiàn)象展開實證研究。作為一種以善為名的不道德行為,道德偽善者占據(jù)著道德制高點并理所當然的利己謀私,使得道德偽善的工具性和隱蔽性充分暴露。它挑戰(zhàn)著人們對“真善美”的定義,還可能讓人們對人性之善失掉信心。然而,目前對于道德偽善的研究多集中于青年群體展開,幾乎沒有研究關注到老年群體的道德偽善狀況,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并不相符。眾所周知,近年來老年人道德失范行為倍受全社會及新聞媒體關注,當中不乏以道德原則為由,將自己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的道德偽善行為。在中國傳統(tǒng)的“尊老敬老”文化中,老年人是道德的模范和楷模,與年輕人相比,其道德偽善行為可能對后代及整個社會道德文化造成不良影響。此外,根據(jù)以往研究顯示,個體步入老年階段后必須要承受年齡所帶來許多生理、認知、情緒及社會功能上的變化,在這些變化的因素當中,有一些與道德偽...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真實捐款情景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2自尊-0.010.01-0.070.19壓力覺知-0.000.00-0.070.21道德推脫0.000.000.190.00R2change0.25FforR2,pF(5,198)=18.54,p<0.001注:a三個層次,農(nóng)村=1;縣城=2;城市=3。b五個層次,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或職高=3;大;虮究=4;碩士及以上=5。c四個層次,1500元以下=1;1500-3000元=2;3000-4500元=3;4500-6000元=4。d年齡分組,年輕人=1;老年人=2。5.4.4中介效應分析為了進一步考察年齡、自我監(jiān)控、自尊、覺知壓力、道德推脫和道德偽善的關系,我們采用Amos軟件建構假設結構方程模型。正如Hayes(2017)所指出,科學家研究的大多數(shù)效應和現(xiàn)象可能同時通過多種機制起作用;如果研究者有理由相信一個先行變量對結果的影響可能或確實通過多種機制起作用,那么更好的方法是估計一個允許多個進程同時起作用的模型。因此,我們嘗試將年齡作為自變量,道德偽善作為因變量,同時將自我監(jiān)控、自尊、覺知壓力、道德推脫作為中介變量,建立如圖5-1所示的多重中介模型。根據(jù)Anderson等人(1988)所提出的結構方程建模兩步驟處理方式,首先對所建立模型的擬合性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模型擬合性較好,2(6)=12.45,p=0.05,CFI=0.98,TLI=0.94,IFI=0.98,NFI=0.96,RMSEA=0.07。模型解釋了道德偽善行為中40.8%的變異。圖5-1檢驗各變量是否在年齡與道德偽善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的路徑分析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德偽善的教育學思考[J]. 高德勝.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1)
[2]陌生他人在場及其行為對個體道德偽善的影響[J]. 傅鑫媛,陸智遠,寇彧. 心理學報. 2015(08)
[3]公民道德推脫問卷的中文版修訂[J]. 王興超,楊繼平,高玲.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3(06)
[4]道德推脫對員工道德決策的影響:德行領導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楊繼平,王興超. 心理科學. 2012(03)
[5]金錢態(tài)度量表(MAS)的信度和效度驗證[J]. 洪雷,曹慧,方格.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9(02)
[6]偽善判定與次序效應的研究[J]. 黃萍. 綏化學院學報. 2006(06)
[7]社會轉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壓力的流行病學研究[J]. 楊廷忠,黃漢騰.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3(09)
[8]《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 肖水源.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1994(02)
[9]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 肖水源,楊德森.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87(04)
本文編號:3603849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真實捐款情景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2自尊-0.010.01-0.070.19壓力覺知-0.000.00-0.070.21道德推脫0.000.000.190.00R2change0.25FforR2,pF(5,198)=18.54,p<0.001注:a三個層次,農(nóng)村=1;縣城=2;城市=3。b五個層次,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或職高=3;大;虮究=4;碩士及以上=5。c四個層次,1500元以下=1;1500-3000元=2;3000-4500元=3;4500-6000元=4。d年齡分組,年輕人=1;老年人=2。5.4.4中介效應分析為了進一步考察年齡、自我監(jiān)控、自尊、覺知壓力、道德推脫和道德偽善的關系,我們采用Amos軟件建構假設結構方程模型。正如Hayes(2017)所指出,科學家研究的大多數(shù)效應和現(xiàn)象可能同時通過多種機制起作用;如果研究者有理由相信一個先行變量對結果的影響可能或確實通過多種機制起作用,那么更好的方法是估計一個允許多個進程同時起作用的模型。因此,我們嘗試將年齡作為自變量,道德偽善作為因變量,同時將自我監(jiān)控、自尊、覺知壓力、道德推脫作為中介變量,建立如圖5-1所示的多重中介模型。根據(jù)Anderson等人(1988)所提出的結構方程建模兩步驟處理方式,首先對所建立模型的擬合性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模型擬合性較好,2(6)=12.45,p=0.05,CFI=0.98,TLI=0.94,IFI=0.98,NFI=0.96,RMSEA=0.07。模型解釋了道德偽善行為中40.8%的變異。圖5-1檢驗各變量是否在年齡與道德偽善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的路徑分析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德偽善的教育學思考[J]. 高德勝.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1)
[2]陌生他人在場及其行為對個體道德偽善的影響[J]. 傅鑫媛,陸智遠,寇彧. 心理學報. 2015(08)
[3]公民道德推脫問卷的中文版修訂[J]. 王興超,楊繼平,高玲.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3(06)
[4]道德推脫對員工道德決策的影響:德行領導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楊繼平,王興超. 心理科學. 2012(03)
[5]金錢態(tài)度量表(MAS)的信度和效度驗證[J]. 洪雷,曹慧,方格.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9(02)
[6]偽善判定與次序效應的研究[J]. 黃萍. 綏化學院學報. 2006(06)
[7]社會轉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壓力的流行病學研究[J]. 楊廷忠,黃漢騰.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3(09)
[8]《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 肖水源.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1994(02)
[9]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 肖水源,楊德森.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87(04)
本文編號:3603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0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