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敏感性對大學生社交適應不良的影響 ——自尊的部分中介效應與注意偏向現象
發(fā)布時間:2022-01-21 17:44
本文采用問卷和訪談的方法,以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黃光國的人情與面子理論、Downey教授的拒絕敏感性問卷及相關文獻,結合訪談與開放式問卷,運用心理統(tǒng)計和測量的方法編制大學生拒絕敏感性量表,并結合自尊量表和社交焦慮量表為研究工具,了解大學生社交焦慮和人際拒絕敏感情況,考察自尊在拒絕敏感性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并采用點探測實驗范式和準實驗設計探討不同拒絕敏感性水平的大學生對接納類和拒絕類社交詞語的注意偏向,借此來探索大學生拒絕敏感性對社交適應不良的深層影響與作用機制,以期能豐富國內拒絕敏感性相關的研究內容,為高校大學生人際和諧主題相關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研究結果表明:1、大學生拒絕敏感性問卷由情感性需求拒絕敏感性、混合性需求拒絕敏感性和工具性需求敏感性三個維度構成,共17題,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9.965%,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6,各維度的Cronbacha系數在0.670.83之間。問卷顯示了較好的內容效度;在結構效度上,各維度之間中等相關0.3330.548,且小于各維度與總問卷之間的相關0.720<...
【文章來源】:閩南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年級拒絕敏感性的均值折線圖
各年級學生的社交焦慮水平均值折線圖
自尊和拒絕敏感性對社交焦慮的影響路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焦慮個體注意偏向研究回顧[J]. 林楠.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2]社會計量器理論的研究進展:社交接納/拒絕與自尊的關系[J]. 張林,曹華英. 心理科學. 2011(05)
[3]大學生自尊、拒絕敏感性、人際信任與社會焦慮的關系[J]. 孫曉玲,吳明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4)
[4]高校大學生人際敏感與社交焦慮相關因素分析[J]. 曾雅麗,蔡茂華,宋迎秋. 社會心理科學. 2011 (Z1)
[5]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J]. 楊智輝,王建平. 心理學報. 2011(02)
[6]社區(qū)老年人拒絕敏感性的質性研究[J]. 段莉,王艷梅. 中華護理教育. 2011(01)
[7]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學報. 2008(08)
[8]高焦慮個體對威脅性詞語的注意偏向及習慣化[J]. 劉興華,錢銘怡,周曉林.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7(11)
[9]社會比較對大學生社交焦慮影響的研究[J]. 黎琳,徐光興,遲毓凱,王庭照. 心理科學. 2007(05)
[10]被同伴拒絕個體的心理理解[J]. 趙紅梅,蘇彥捷. 中國特殊教育. 2005(06)
博士論文
[1]特質焦慮者對威脅信息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邵秀巧.天津師范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初中生拒絕敏感性的測量及其發(fā)展特點[D]. 秦山云.沈陽師范大學 2011
[2]大學生接納、人際關系與社交焦慮的關系[D]. 胡巧紅.廣西師范大學 2011
[3]社交線索對害羞者退縮行為的誘發(fā)作用及其注意機制[D]. 王文娟.寧波大學 2011
[4]大學生社交焦慮、自尊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 陳潔.華東師范大學 2009
[5]高中生情緒智力、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 龍堅力.上海師范大學 2008
[6]拒絕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D]. 李霞.江西師范大學 2007
[7]小學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征、同伴接納/拒絕與受欺負的關系研究[D]. 蔡春鳳.華中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00693
【文章來源】:閩南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年級拒絕敏感性的均值折線圖
各年級學生的社交焦慮水平均值折線圖
自尊和拒絕敏感性對社交焦慮的影響路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焦慮個體注意偏向研究回顧[J]. 林楠.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2]社會計量器理論的研究進展:社交接納/拒絕與自尊的關系[J]. 張林,曹華英. 心理科學. 2011(05)
[3]大學生自尊、拒絕敏感性、人際信任與社會焦慮的關系[J]. 孫曉玲,吳明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4)
[4]高校大學生人際敏感與社交焦慮相關因素分析[J]. 曾雅麗,蔡茂華,宋迎秋. 社會心理科學. 2011 (Z1)
[5]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J]. 楊智輝,王建平. 心理學報. 2011(02)
[6]社區(qū)老年人拒絕敏感性的質性研究[J]. 段莉,王艷梅. 中華護理教育. 2011(01)
[7]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學報. 2008(08)
[8]高焦慮個體對威脅性詞語的注意偏向及習慣化[J]. 劉興華,錢銘怡,周曉林.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7(11)
[9]社會比較對大學生社交焦慮影響的研究[J]. 黎琳,徐光興,遲毓凱,王庭照. 心理科學. 2007(05)
[10]被同伴拒絕個體的心理理解[J]. 趙紅梅,蘇彥捷. 中國特殊教育. 2005(06)
博士論文
[1]特質焦慮者對威脅信息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 邵秀巧.天津師范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初中生拒絕敏感性的測量及其發(fā)展特點[D]. 秦山云.沈陽師范大學 2011
[2]大學生接納、人際關系與社交焦慮的關系[D]. 胡巧紅.廣西師范大學 2011
[3]社交線索對害羞者退縮行為的誘發(fā)作用及其注意機制[D]. 王文娟.寧波大學 2011
[4]大學生社交焦慮、自尊與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 陳潔.華東師范大學 2009
[5]高中生情緒智力、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 龍堅力.上海師范大學 2008
[6]拒絕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D]. 李霞.江西師范大學 2007
[7]小學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征、同伴接納/拒絕與受欺負的關系研究[D]. 蔡春鳳.華中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006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0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