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幫助情境中的預測偏差:成因與應對

發(fā)布時間:2022-01-15 05:04
  理解幫助情境中社會性判斷的特征對促成高效率和滿意度的互動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幫助與被幫助者因占據(jù)不同角色,對幫助可能性、質量、心理感受和偏好方式等存在不對稱的知覺,進而在預測對方心理與行為時發(fā)生偏差,可能阻礙合作的產生和親社會行為的傳遞。此類偏差具有必然性,受個體認知策略局限性和社會性因素的影響,并可根據(jù)其成因有的放矢地應對。未來可以探討幫助發(fā)生的媒介、雙方的社會關系以及幫助的類型與偏差的關系。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進展. 2019,27(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幫助情境中的預測偏差:成因與應對


偏差的表現(xiàn)、成因與應對

成因,偏差


120心理科學進展第27卷圖1偏差的表現(xiàn)、成因與應對理”聯(lián)結;其二為“由己及人”,即以自身情況作為錨定點,關乎“自我他人”關系。然而,這兩條策略本身都不是完全準確的,進而造成了對他人心理的預測偏離他人真實想法的結果。3.1.1眼見未必為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易如反掌,但獲得關于他人認知或情緒的信息卻難上加難(Pronin,2008)。如能使用真真切切觀察到的信息,人們做預測時的不確定感就會降低,即所謂的“眼見為實”。由于他人的表情、過去行為表現(xiàn)、可識別的身份等信息是可觀察的,人們傾向于依賴這些明確的線索去解釋他人的行為(Epley,2014;Waytz,Schroeder,&Epley,2014)。與此相對地,他人的內心感受因其不可見而常常遭到忽視。但事實上,外顯的信息僅僅是對真實心理狀態(tài)的間接反映,很可能是有偏的,也即“眼見”不一定“為實”。人們并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往往高估了依據(jù)表現(xiàn)出來的信息做判斷的準確度(Zhou,Majka,&Epely,2017)。在前文提及的“相繼請求”例子中,當?shù)诙卧u估獲得幫助的可能性時,對方過去的拒絕行為對求助者而言是一個外顯的線索,而對方內心的感受則難以直接觀察,因此求助者基于前者認定對方不樂于助人,形成其不愿提供幫助的預期。這就偏離了潛在施助者真實的心理,即希望通過答應第二次請求來減輕拒絕所引起的不適感(Newarketal.,2014)。此外,潛在施助者容易將“不求助”理解為“不需要幫助”(Bohns&Flynn,2010),過于相信所見即為真相,把外顯的行為選擇等同于內心的想法。而事實上,求助者放棄請求幫助可能是重重顧慮下的產物,如擔心把自己的脆弱性暴露在他人面前、承擔被拒絕或遭受負面評價的風險。在一項實驗(Bohns&Flynn,2010)中,研究者讓被試想象自己是正為作業(yè)掙扎、決定向朋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核心自我評價、心理集體主義與求助預期的關系[J]. 孫健敏,毛暢果.  心理學探新. 2013(02)



本文編號:35899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899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da2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