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大學生共情能力與領悟社會支持的相關性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03:26
目的:調(diào)查軍校大學生共情能力及領悟社會支持現(xiàn)狀,探討共情能力與領悟社會支持的關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學現(xiàn)況調(diào)查的研究方法。選取5所軍校的472例大學生,應用人際反應指針量表(IRI-C)、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分別評估軍校大學生共情能力和領悟社會支持能力。結果:軍校大學生IRI-C總分為(51. 2±10. 8)分,PSSS總分為(65. 8±11. 5)分,PSSS總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個維度與IRI-C總分及其共情關注、觀點采擇、想象力三個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r=0. 19~0. 35,均P <0. 01),共情關注、觀點采擇得分能正向預測PSSS總分(β=0. 29,P <0. 001;β=0. 15,P <0. 001)。結論:軍校大學生共情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共情能力可正向預測領悟社會支持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33(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diào)查問卷
1.2.2 人際反應指針量表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 IRI-C) [6]
1.2.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7]
1.3 統(tǒng)計方法
2 結果
2.1 軍校大學生IRI-C與PSSS得分情況
2.2 軍校大學生PSSS與IRI-C得分的相關性
2.3 共情能力影響軍校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能力的回歸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護理專業(yè)大學生共情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李青文.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7(10)
[2]大學生共情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J]. 安連超,耿艷萌,陳靖涵,李春梅,赫英娟.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09)
[3]領悟社會支持和海軍官兵急性應激反應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效應[J]. 張水淼,李新利,崔軼,蔡文鵬,鄧光輝.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7(02)
[4]臨床護理人員心理彈性特點及其與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 許珂,任輝.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7(09)
[5]大學生共情在親社會行為與尷尬間的中介作用[J]. 劉艷麗,陸桂芝,張守臣,金童林,張亞利.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6(10)
[6]性別在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與生涯適應力關系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蘇霞,李忠曉,董振華.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6(02)
[7]鏡像神經(jīng)元與身體-情感轉(zhuǎn)喻解讀[J]. 徐盛桓.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6(01)
[8]大學生的閾下自閉特質(zhì)及與共情能力的關系[J]. 陳丹,趙旭東,關薦.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1)
[9]精神科護士共情傾向與關懷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 田敏,王志穩(wěn). 護理管理雜志. 2012(09)
[10]醫(yī)科大學生共情能力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聯(lián)探究[J]. 余皖婉,汪凱,梁振.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01)
本文編號:3525746
【文章來源】: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9,33(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diào)查問卷
1.2.2 人際反應指針量表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 IRI-C) [6]
1.2.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7]
1.3 統(tǒng)計方法
2 結果
2.1 軍校大學生IRI-C與PSSS得分情況
2.2 軍校大學生PSSS與IRI-C得分的相關性
2.3 共情能力影響軍校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能力的回歸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護理專業(yè)大學生共情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李青文.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7(10)
[2]大學生共情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J]. 安連超,耿艷萌,陳靖涵,李春梅,赫英娟.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09)
[3]領悟社會支持和海軍官兵急性應激反應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效應[J]. 張水淼,李新利,崔軼,蔡文鵬,鄧光輝.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7(02)
[4]臨床護理人員心理彈性特點及其與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 許珂,任輝.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7(09)
[5]大學生共情在親社會行為與尷尬間的中介作用[J]. 劉艷麗,陸桂芝,張守臣,金童林,張亞利.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6(10)
[6]性別在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與生涯適應力關系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蘇霞,李忠曉,董振華.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6(02)
[7]鏡像神經(jīng)元與身體-情感轉(zhuǎn)喻解讀[J]. 徐盛桓.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6(01)
[8]大學生的閾下自閉特質(zhì)及與共情能力的關系[J]. 陳丹,趙旭東,關薦.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1)
[9]精神科護士共情傾向與關懷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 田敏,王志穩(wěn). 護理管理雜志. 2012(09)
[10]醫(yī)科大學生共情能力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聯(lián)探究[J]. 余皖婉,汪凱,梁振.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01)
本文編號:3525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2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