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心理學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11:40
和平心理學是21世紀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新研究取向,主張減少暴力、提升人的幸福和尊嚴,以追求人類和平為主要研究任務。近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和平未來積極提供中國智慧,為人類前途命運貢獻中國治理和平方案,日益引起世界的關注與贊譽。從和平心理學視角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把馬克思"人類共同體"作為研究起點,解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內涵,探尋其和平心理學特征。
【文章來源】: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20,36(03)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馬克思“人類共同體”的和平心理學溯源
(一)“類”哲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起點
(二)“共同體”哲學:“人類共同體”理論發(fā)展
1.自然形成的共同體
2.虛假的資本主義共同體
3.“自由人的共同體”
(三)“自由人的共同體”:和平心理學價值體現
1.自由人共同體的最高價值目標:“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
2.自由人共同體根本立足點:職業(yè)消除和個人興趣需要的滿足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心理蘊含解析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
1.“人類”的內涵
2.“命運”的內涵
3.“共同體”的內涵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心理學蘊含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心理學特征
(一)對于冷戰(zhàn)思維的超越性
(二)對于“修昔底德陷阱”批判的超越性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工具理性
四、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憲法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貢獻[J]. 祝捷. 學習與實踐. 2019(04)
[2]從“共同美”思想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審美觀照[J]. 張弓,張玉能. 湖南社會科學. 2018(06)
[3]全球治理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闡釋與構建[J]. 廖凡. 中國法學. 2018(05)
[4]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教育[J]. 馮建軍.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5]康德的永久和平論及其對構建當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J]. 舒遠招.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6)
[6]人類命運共同體: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自信、智慧與擔當[J]. 黃海.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6)
[7]“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J]. 余品華. 江西社會科學. 2017(09)
[8]馬克思哲學的“類”概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J]. 賀來. 哲學研究. 2016(08)
[9]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中國夢”價值分析[J]. 楊英,崔華前. 觀察與思考. 2016(06)
[10]“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本質、基本內涵與中國特色[J]. 李愛敏.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2016(02)
本文編號:3524359
【文章來源】: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20,36(03)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馬克思“人類共同體”的和平心理學溯源
(一)“類”哲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起點
(二)“共同體”哲學:“人類共同體”理論發(fā)展
1.自然形成的共同體
2.虛假的資本主義共同體
3.“自由人的共同體”
(三)“自由人的共同體”:和平心理學價值體現
1.自由人共同體的最高價值目標:“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
2.自由人共同體根本立足點:職業(yè)消除和個人興趣需要的滿足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心理蘊含解析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
1.“人類”的內涵
2.“命運”的內涵
3.“共同體”的內涵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心理學蘊含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心理學特征
(一)對于冷戰(zhàn)思維的超越性
(二)對于“修昔底德陷阱”批判的超越性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工具理性
四、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憲法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貢獻[J]. 祝捷. 學習與實踐. 2019(04)
[2]從“共同美”思想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審美觀照[J]. 張弓,張玉能. 湖南社會科學. 2018(06)
[3]全球治理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闡釋與構建[J]. 廖凡. 中國法學. 2018(05)
[4]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教育[J]. 馮建軍.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5]康德的永久和平論及其對構建當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J]. 舒遠招.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6)
[6]人類命運共同體: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自信、智慧與擔當[J]. 黃海.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6)
[7]“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J]. 余品華. 江西社會科學. 2017(09)
[8]馬克思哲學的“類”概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J]. 賀來. 哲學研究. 2016(08)
[9]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中國夢”價值分析[J]. 楊英,崔華前. 觀察與思考. 2016(06)
[10]“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本質、基本內涵與中國特色[J]. 李愛敏.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2016(02)
本文編號:3524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2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