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人類基本心理需要的現代心理學研究 ——在社交網環(huán)境中驗證心理需要滿足的過程模型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02:25
  本文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或經驗)研究兩個層面探討了人類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過程及其內在機制。在理論研究篇以廣義問題解決的視角,分析評價心理需要的主要理論——自我決定理論和需要的雙過程模型。致力于發(fā)現已有的相關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局限,鎖定具有根本性,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嘗試在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如自我決定理論中的有機辯證元理論思想等)的基礎上去解決它們。自我決定理論和需要的雙過程模型假定個體某個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會產生滿足該需要的動機以及相應的目標追求行為。本研究以上述理論和模型為基礎提出以下假設:心理需要滿足行為的有效性(該目標追求行為是否能夠滿足需要)取決于其他心理需要的滿足狀況。某個特定心理需要滿足行為的有效性取決于與之相關的其他心理需要的滿足狀況。并進一步假定,如果其他相關心理需要得到滿足,那么比沒有得到滿足,更能促使該目標需要的滿足。同時,假定該目標追求行為是領域特異性的,而非領域普遍性的。鑒于社交網已經成為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新途徑并越來越顯著地改變著人際交流的方式,因此本文選定社交網作為需要滿足的具體情境。探討在社交網環(huán)境中,當關聯需要得不到...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8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本文創(chuàng)新點
摘要
ABSTRACT
理論研究編
    1 緒論
    2 自我決定理論
        2.1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2.2 有機整合理論(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
        2.3 因果定向理論(Causality Orientations Theory)
        2.4 目標內容理論(Goal Content Theory)
        2.5 基本心理需要理論(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
        2.6 總結與展望:從自我決定理論視角透視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過程
    3 需要的雙過程模型
        3.1 需要雙過程模型對“需要”的界定
        3.2 需要雙過程模型的兩大理論基點
        3.3 需要雙過程模型的主要內容
        3.4 需要雙過程模型的相關研究證據
            3.4.1 需要具有動機與心理滿足雙重作用的研究證據
            3.4.2 作為動機的需要與作為心理滿足的需要交互作用的證據
            3.4.3 驗證“未滿足的需要→動機→行為→需要滿足”鏈條的證據
            3.4.4 對需要雙過程模型總體檢驗的證據
        3.5 總結與展望:需要雙過程模型已有的發(fā)現和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4 社交網及其相關研究
        4.1 社交網的界定及研究概況
        4.2 社交網的相關研究簡介
        4.3 “在線交流如何滿足個體關聯需要?”問題的相關理論與研究證據
            4.3.1 取代假說(Displacement Hypothesis)
            4.3.2 激勵假說(Stimulation Hypothesis)
            4.3.3 富者更富假說(Stimulation Hypothesis)
            4.3.4 社會補償假說(Social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4.4 總結與展望:社交網與個體關聯需要滿足之間的關系
    5 本研究理論推理和內容概況
經驗研究編
    6 研究一:中國情景下基本心理需要及其滿足過程質性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對象
            6.2.2 知情同意書:閱讀知情同意書并簽字
            6.2.3 資料收集
            6.2.4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6.2.5 利用效度檢驗提高研究的科學性
        6.3 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
        6.4 中國青年心理需要的現象學分析
            6.4.1 基本心理需要內容分析
            6.4.2 社交網使用分析
        6.5 個案分析
            6.5.1 個案分析(一)
            6.5.2 個案分析(二)
            6.5.3 個案分析(三)
            6.5.4 個案分析(四)
        6.6 研究結論
    7 研究二:交流對象與交流方式問卷的開發(fā)
        7.1 研究概述
            7.1.1 文獻回顧
            7.1.2 研究的問題
            7.1.3 研究的組織
        7.2 研究的方法
            7.2.1 被試與施測
            7.2.2 測量項目
        7.3 研究的結果
            7.3.1 描述統(tǒng)計
            7.3.2 交流行為的效標關聯效度
            7.3.4 社交網交流行為與關聯需要滿足的關系
        7.4 討論
    8 研究三:需要滿足的動態(tài)過程模型檢驗
        8.1 研究概述
            8.1.2 研究的假設
            8.1.3 研究的組織
        8.2 研究的方法
            8.2.1 被試與施測
            8.2.2 測量項目
        8.3 結果
            8.3.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8.3.2 描述統(tǒng)計
            8.3.3 未滿足的關聯需要與已滿足的關聯需要的相關變量分析
            8.3.4 未滿足關聯需要被滿足過程的中介作用檢驗
            8.3.5 未滿足關聯影響交流方式的心理機制檢驗
        8.4 討論
9 總討論與結論
10 參考文獻
11 附錄
    11.1 附錄1:研究二的原始問卷
    11.2 附錄二:研究三原始問卷第一部分(社交網交流對象與交流方式問卷)
    11.3 附錄三:研究三原始問卷第二部分(關聯需要滿足及中介、調節(jié)變量等)
12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目錄
    12.1 發(fā)表科研論文
    12.2 參與科研項目
13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我決定理論在中國人人群的應用[J]. 劉靖東,鐘伯光,姒剛彥.  心理科學進展. 2013(10)
[2]認知革命真的發(fā)生了嗎?[J]. 周靜,謝天,張掌然.  天津社會科學. 2013(04)
[3]組織公正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機制——自我決定理論視角[J]. 劉玉新,張建衛(wèi),黃國華.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1(08)
[4]大學生自主性與社會適應[J].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9(06)
[5]自我決定理論及其在組織行為領域的應用分析[J]. 郭桂梅,段興民.  經濟管理. 2008(06)
[6]和諧家庭建設中的親子關系[J]. 潘允康.  社會工作. 2007(07)
[7]人緣取向:中庸之道的人際實踐——對中國人社會行為取向模式的再探討[J]. 沈毅.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5(05)
[8]動機研究的新進展:自我決定理論[J]. 惲廣嵐.  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5(03)

碩士論文
[1]自主性對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效用的影響研究[D]. 亢林貴.黑龍江大學 2012
[2]父母陪伴與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 馮麗.曲阜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107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107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616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