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游戲體驗能促進個體自我成長嗎?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06:00
本文是圍繞沙盤游戲體驗能否促進個體自我成長這個核心問題,以筆者和幾位沙盤游戲體驗者為研究對象展開的行動研究。筆者從南師大沙游實驗室的沙游體驗者中選擇了三位符合典型特征的研究參與者,并通過六次單獨訪談進行共同探索。另外,筆者還邀請了一位沙游治療師分享她的沙游體驗文章并結(jié)合沙盤游戲室QQ空間中體驗者分享日志進行資料整理和分析。在本研究中,筆者按討論、總結(jié)、反思建議和尚待研究的問題的順序?qū)⒀芯恳苑治觥υ、文章摘錄和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對沙盤游戲有深入理解、對心靈探索有濃厚興趣者能有效地運用沙游體驗達至自我成長;而如果對沙盤游戲的原理不理解者則效果不大。沙游體驗者獲得的積極變化總結(jié)如下:(1)勾起回憶,定格真我;(2)自我疏導,放松減壓;(3)釋放創(chuàng)造力,增強聯(lián)接感。另一方面,研究發(fā)現(xiàn),沙游體驗同沙游治療相比,存在如下局限:(1)沙游體驗時間長;(2)效果很難同其他因子進行區(qū)分;(3)效果的出現(xiàn)具有偶然性和長期性。為幫助來訪者更好地利用沙游體驗以促進自我探索和成長,結(jié)合治療師和體驗者的實踐經(jīng)驗,筆者總結(jié)出如下建議:(1)持信任的態(tài)度,做覺察的玩家;(2)與其他自我探索方式“同行”;(3...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導論
1.1 選題的緣由及意義
1.2 國內(nèi)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
1.2.1 關于沙游治療和沙游體驗
1.2.2 關于自我成長和自性化
1.3 概念界定
1.3.1 沙盤游戲體驗
1.3.2 自我成長和自性化
1.4 研究方法
1.4.1 我與質(zhì)性研究
1.4.2 “生活已經(jīng)做好了‘實驗’”
1.4.3 為什么選擇行動研究
2 行動研究
2.1 研究對象的選擇與確定
2.2 收集資料的方法與步驟
2.3 研究結(jié)果的呈現(xiàn)與寫作
3 參與者的體驗故事
3.1 李江海的故事
3.1.1 “第一次的這個體驗它其實是有起到作用”
3.1.2 “有一點感觸但具體不是很明白”
3.1.3 “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3.1.4 “站在微觀里,看不到大局的連續(xù)性”
3.1.5 沙盤是生活的微縮版,身在其外卻可觀可感
3.1.6 “更希望有治療師在旁邊”
3.1.7 “恰恰這種感覺可能是成長的一個端點”
3.1.8 “放松”、“放下”
3.1.9 “最好本身就處于心靈探索旅程當中”
小結(jié)
3.2 王淑然的故事
3.2.1 “很明顯它是一種挺好的自我探索工具”
3.2.2 “現(xiàn)在在我頭腦里的,我記得就第一次”
3.2.3 “真的很完美”
3.2.4 “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3.2.5 “怎么老是感受、感受、感受、感受”
3.2.6 “跟上臺階一樣,體驗是第一級,那治療就是第二級”
3.2.7 “自我(體驗)獲得1,那治療就會獲得2和3”
小結(jié)
3.3 趙心妍的故事
3.3.1 “圈”不見了
3.3.2 “把內(nèi)心的恐懼呈現(xiàn)出來”
3.3.3 “感覺我整個人都投入到里面去了!”
3.3.4 “外面的東西好像暫時跟我隔開了”
3.3.5 “我皺了一下眉,感覺到心里的不平靜”
小結(jié)
3.4 一個治療師的沙游體驗
3.4.1 “用自己的一顆心做守護,自己也可以做沙盤”
3.4.2 當意識照進潛意識
3.4.3 心中的小貓
3.4.4 舒暢感的獲得
3.4.5 完成的感覺
小結(jié)
3.5 研究者的故事
3.5.1 自問:沙游體驗是否促進自我成長
3.5.2 “沙盤把那些久遠的事情都勾了起來”
3.5.3 “宣泄我的憤怒”
3.5.4 “鉆石鳥”、“太極龜”和“立體蓮花”
3.5.5 不能靜心和沒有堅持
小結(jié)
4 結(jié)論:沙游體驗的作用和局限
4.1 沙游體驗的作用
4.1.1 勾起回憶,定格真我
4.1.2 自我疏導,放松減壓
4.1.3 釋放創(chuàng)造力,增強聯(lián)接感
4.2 沙游體驗的局限
4.2.1 沙游體驗時間長
4.2.2 效果很難同其他因子進行區(qū)分
4.2.3 效果的出現(xiàn)具有偶然性和長期性
5 建議:怎樣更好的利用沙游體驗進行自我成長
5.1 持信任的態(tài)度,做覺察的玩家
5.2 與其他自我探索方式“同行”
5.3 不要放棄每一只“螢火蟲”
5.4 自我探索,貴在堅持
6 反思:尚待研究的問題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心理學視域的冥想研究[J]. 任俊,黃璐,張振新.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5)
[2]箱庭療法緩解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性[J]. 陳順森,徐潔,張日昇. 心理科學. 2006(05)
[3]論行動研究[J]. 張曉艷,龐學慧. 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02)
[4]沙盤游戲療法的理論與應用[J]. 李江雪,申荷永.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3)
[5]冥想訓練對美國中學游泳選手訓練后的焦慮、心境狀態(tài)及心率恢復的影響[J]. 姜鎮(zhèn)英. 體育科學. 2000(06)
[6]關于“沙盤游戲療法”的初步探討[J]. 范紅霞.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97(04)
[7]質(zhì)的研究中的“局內(nèi)人”與“局外人”[J]. 陳向明. 社會學研究. 1997(06)
[8]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J]. 陶文中. 教育科學研究. 1997(05)
[9]行動研究:一種日益受到關注的研究方法[J]. 鄭金洲. 上海高教研究. 1997(01)
[10]行動研究概述[J]. 戴長和,許天英,陳振興,周靜. 教育科學研究. 1995(01)
碩士論文
[1]關于無愛感的個人成長探索[D]. 鄒婷.南京師范大學 2012
[2]適應之痛:從學生到職員[D]. 吳瑞雪.南京師范大學 2012
[3]在戀愛關系危機中成長[D]. 宋家林.南京師范大學 2012
[4]愛與控制—一項與青少年家庭的合作研究[D]. 郭靜靜.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初始沙盤及其臨床診斷意義研究[D]. 蔡寶鴻.華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96183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導論
1.1 選題的緣由及意義
1.2 國內(nèi)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
1.2.1 關于沙游治療和沙游體驗
1.2.2 關于自我成長和自性化
1.3 概念界定
1.3.1 沙盤游戲體驗
1.3.2 自我成長和自性化
1.4 研究方法
1.4.1 我與質(zhì)性研究
1.4.2 “生活已經(jīng)做好了‘實驗’”
1.4.3 為什么選擇行動研究
2 行動研究
2.1 研究對象的選擇與確定
2.2 收集資料的方法與步驟
2.3 研究結(jié)果的呈現(xiàn)與寫作
3 參與者的體驗故事
3.1 李江海的故事
3.1.1 “第一次的這個體驗它其實是有起到作用”
3.1.2 “有一點感觸但具體不是很明白”
3.1.3 “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3.1.4 “站在微觀里,看不到大局的連續(xù)性”
3.1.5 沙盤是生活的微縮版,身在其外卻可觀可感
3.1.6 “更希望有治療師在旁邊”
3.1.7 “恰恰這種感覺可能是成長的一個端點”
3.1.8 “放松”、“放下”
3.1.9 “最好本身就處于心靈探索旅程當中”
小結(jié)
3.2 王淑然的故事
3.2.1 “很明顯它是一種挺好的自我探索工具”
3.2.2 “現(xiàn)在在我頭腦里的,我記得就第一次”
3.2.3 “真的很完美”
3.2.4 “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3.2.5 “怎么老是感受、感受、感受、感受”
3.2.6 “跟上臺階一樣,體驗是第一級,那治療就是第二級”
3.2.7 “自我(體驗)獲得1,那治療就會獲得2和3”
小結(jié)
3.3 趙心妍的故事
3.3.1 “圈”不見了
3.3.2 “把內(nèi)心的恐懼呈現(xiàn)出來”
3.3.3 “感覺我整個人都投入到里面去了!”
3.3.4 “外面的東西好像暫時跟我隔開了”
3.3.5 “我皺了一下眉,感覺到心里的不平靜”
小結(jié)
3.4 一個治療師的沙游體驗
3.4.1 “用自己的一顆心做守護,自己也可以做沙盤”
3.4.2 當意識照進潛意識
3.4.3 心中的小貓
3.4.4 舒暢感的獲得
3.4.5 完成的感覺
小結(jié)
3.5 研究者的故事
3.5.1 自問:沙游體驗是否促進自我成長
3.5.2 “沙盤把那些久遠的事情都勾了起來”
3.5.3 “宣泄我的憤怒”
3.5.4 “鉆石鳥”、“太極龜”和“立體蓮花”
3.5.5 不能靜心和沒有堅持
小結(jié)
4 結(jié)論:沙游體驗的作用和局限
4.1 沙游體驗的作用
4.1.1 勾起回憶,定格真我
4.1.2 自我疏導,放松減壓
4.1.3 釋放創(chuàng)造力,增強聯(lián)接感
4.2 沙游體驗的局限
4.2.1 沙游體驗時間長
4.2.2 效果很難同其他因子進行區(qū)分
4.2.3 效果的出現(xiàn)具有偶然性和長期性
5 建議:怎樣更好的利用沙游體驗進行自我成長
5.1 持信任的態(tài)度,做覺察的玩家
5.2 與其他自我探索方式“同行”
5.3 不要放棄每一只“螢火蟲”
5.4 自我探索,貴在堅持
6 反思:尚待研究的問題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心理學視域的冥想研究[J]. 任俊,黃璐,張振新.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5)
[2]箱庭療法緩解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性[J]. 陳順森,徐潔,張日昇. 心理科學. 2006(05)
[3]論行動研究[J]. 張曉艷,龐學慧. 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02)
[4]沙盤游戲療法的理論與應用[J]. 李江雪,申荷永.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3)
[5]冥想訓練對美國中學游泳選手訓練后的焦慮、心境狀態(tài)及心率恢復的影響[J]. 姜鎮(zhèn)英. 體育科學. 2000(06)
[6]關于“沙盤游戲療法”的初步探討[J]. 范紅霞.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97(04)
[7]質(zhì)的研究中的“局內(nèi)人”與“局外人”[J]. 陳向明. 社會學研究. 1997(06)
[8]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J]. 陶文中. 教育科學研究. 1997(05)
[9]行動研究:一種日益受到關注的研究方法[J]. 鄭金洲. 上海高教研究. 1997(01)
[10]行動研究概述[J]. 戴長和,許天英,陳振興,周靜. 教育科學研究. 1995(01)
碩士論文
[1]關于無愛感的個人成長探索[D]. 鄒婷.南京師范大學 2012
[2]適應之痛:從學生到職員[D]. 吳瑞雪.南京師范大學 2012
[3]在戀愛關系危機中成長[D]. 宋家林.南京師范大學 2012
[4]愛與控制—一項與青少年家庭的合作研究[D]. 郭靜靜.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初始沙盤及其臨床診斷意義研究[D]. 蔡寶鴻.華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96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9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