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嫌疑犯面孔吸引力對模擬司法決策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12:39
司法決策是具有司法決策權的人員對案件的事實和證據(jù)進行認定,然后根據(jù)法律明文規(guī)定,通過合法的審理程序,最終做出司法裁決且具備法律效應的一系列過程。司法決策者在進行司法裁決時會受到多種直覺經(jīng)驗因素的影響,其中犯罪嫌疑人的面孔特征是司法決策過程中較難回避的刺激,同時,根據(jù)以往的研究,也是影響司法裁決的一個常見的因素。其中,面孔吸引力是相關研究者最常關注的面孔特征之一。有關面孔吸引力對司法裁決的影響的結論不盡相同,它可能加重或者減輕被告受到的處罰。本研究認為面孔吸引力和面孔可信度之間相互影響,在探討面孔吸引力時應盡量對面孔的可信度進行控制。為此,本研究將面孔可信度水平進行控制,保證所有的面孔可信度都為高水平(7點量表評分處于4分以上)的條件下,考察面孔吸引力對法律決策的影響。本研究的研究一考察了在盜竊和詐騙中,男性被告面孔吸引力對模擬定罪量刑決策的影響,目的在于揭示不同類型的案件如何調節(jié)司法決策過程中的面孔吸引力效應;本研究的研究二考察了在熟人和陌生人性侵案件中,男性被告面孔吸引力對模擬定罪量刑決策的影響,目的在于揭示同一類型的案件中的不同案情如何調節(jié)司法決策過程中的面孔吸引力效應。此外,以往...
【文章來源】: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司法決策雙加工模型圖
使司法犯罪系統(tǒng)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得到保障和提高。圖 1.2 司法決策神經(jīng)機制模型Buckholtz 等(2012)提出了刑事司法決策的認知神經(jīng)假設模型(見圖1.2)。在該模型中,顳頂聯(lián)合區(qū)(TPJ)將有關犯罪意圖和刑事責任的信息進行編碼,然后從心理計算中抽取出罪犯的心理狀態(tài)。杏仁核根據(jù)犯罪行為造成的傷害程度產(chǎn)生一種情緒性的喚醒信號,這種信息可能被作為一種直覺信息來引導懲罰程度。內側前額葉(mPFC)整合來自 TPJ 的意圖表征和來自杏仁核的傷害程度的信號,之后這些信息轉換到背外側前額葉(DLPFC)。DLPFC 可能接收多路信息,包括mPFC 有關意圖和傷害的信號、內頂溝(IPS)有關懲罰的情境特異性的反應空間表征信號。Yamada 等人(2012)運用了腦成像技術,在存在同情和不存在同情的兩種謀殺案件情境下,對司法決策者的認知及神經(jīng)機制進行考察。結果證明,當審判者同情被告時
圖 2.1 研究思路圖2.3 研究意義2.3.1 理論意義正如之前文獻中所闡述的,司法決策會受到許多與案件無關的法律之外素影響。面部吸引力特征作為一種常見的法外因素,很有可能因為案件類型案情性質的不同,而對司法判斷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主要在三個方面:(1)分離面部可信度和吸引力,控制面部可信度,在高可信下,考察面部吸引力對司法決策的影響,從而可以更為單純地考察面部吸引司法決策的影響;(2)不僅進一步驗證不同類型的案件對司法決策過程中吸引力效應的調節(jié)作用,更重要的是考察同一類型的案件不同的案情是如何司法決策過程中的面孔吸引力效應的;(3)考察中國文化和法律背景下,吸引對司法決策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結合心理學和法律的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審判決策過程中的面孔特征效應[J]. 張倩,陳林林,楊群.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4)
[2]競爭任務下面孔吸引力對結果評價的影響[J]. 劉金平,李藏. 心理科學. 2018(01)
[3]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方法及進展[J]. 劉娜,張淋坤.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6(09)
[4]面孔吸引力和配偶價值:進化心理學視角[J]. 徐華偉,牛盾,李倩.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7)
[5]面孔吸引力、人格標簽對于男女擇偶偏好的影響[J]. 王雨晴,姚鵬飛,周國梅. 心理學報. 2015(01)
[6]面孔吸引力的影響因素:觀察者假設[J]. 寇慧,蘇艷華,張妍,孔繁昌,胡媛艷,王洋,陳紅. 心理科學進展. 2013(12)
[7]司法過程的直覺及其偏差控制[J]. 李安. 中國社會科學. 2013(05)
[8]法律心理學:一門促進司法公正的應用學科[J]. 樂國安,李安.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S1)
[9]基于候選人面孔的特質推理與投票決策[J]. 楊昭寧,侯書偉.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7)
[10]人際反應指數(sh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戎幸,孫炳海,黃小忠,蔡旻穎,李偉健.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0(02)
碩士論文
[1]面孔吸引力對初始信任判斷的影響[D]. 楊曉犇.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公正敏感性對不公正信息加工的影響研究[D]. 楊瑞娟.贛南師范學院 2013
[3]博弈任務中面孔吸引力對個體決策及公平感的影響[D]. 梁靜.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18280
【文章來源】: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司法決策雙加工模型圖
使司法犯罪系統(tǒng)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得到保障和提高。圖 1.2 司法決策神經(jīng)機制模型Buckholtz 等(2012)提出了刑事司法決策的認知神經(jīng)假設模型(見圖1.2)。在該模型中,顳頂聯(lián)合區(qū)(TPJ)將有關犯罪意圖和刑事責任的信息進行編碼,然后從心理計算中抽取出罪犯的心理狀態(tài)。杏仁核根據(jù)犯罪行為造成的傷害程度產(chǎn)生一種情緒性的喚醒信號,這種信息可能被作為一種直覺信息來引導懲罰程度。內側前額葉(mPFC)整合來自 TPJ 的意圖表征和來自杏仁核的傷害程度的信號,之后這些信息轉換到背外側前額葉(DLPFC)。DLPFC 可能接收多路信息,包括mPFC 有關意圖和傷害的信號、內頂溝(IPS)有關懲罰的情境特異性的反應空間表征信號。Yamada 等人(2012)運用了腦成像技術,在存在同情和不存在同情的兩種謀殺案件情境下,對司法決策者的認知及神經(jīng)機制進行考察。結果證明,當審判者同情被告時
圖 2.1 研究思路圖2.3 研究意義2.3.1 理論意義正如之前文獻中所闡述的,司法決策會受到許多與案件無關的法律之外素影響。面部吸引力特征作為一種常見的法外因素,很有可能因為案件類型案情性質的不同,而對司法判斷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主要在三個方面:(1)分離面部可信度和吸引力,控制面部可信度,在高可信下,考察面部吸引力對司法決策的影響,從而可以更為單純地考察面部吸引司法決策的影響;(2)不僅進一步驗證不同類型的案件對司法決策過程中吸引力效應的調節(jié)作用,更重要的是考察同一類型的案件不同的案情是如何司法決策過程中的面孔吸引力效應的;(3)考察中國文化和法律背景下,吸引對司法決策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結合心理學和法律的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審判決策過程中的面孔特征效應[J]. 張倩,陳林林,楊群.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4)
[2]競爭任務下面孔吸引力對結果評價的影響[J]. 劉金平,李藏. 心理科學. 2018(01)
[3]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方法及進展[J]. 劉娜,張淋坤.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6(09)
[4]面孔吸引力和配偶價值:進化心理學視角[J]. 徐華偉,牛盾,李倩.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7)
[5]面孔吸引力、人格標簽對于男女擇偶偏好的影響[J]. 王雨晴,姚鵬飛,周國梅. 心理學報. 2015(01)
[6]面孔吸引力的影響因素:觀察者假設[J]. 寇慧,蘇艷華,張妍,孔繁昌,胡媛艷,王洋,陳紅. 心理科學進展. 2013(12)
[7]司法過程的直覺及其偏差控制[J]. 李安. 中國社會科學. 2013(05)
[8]法律心理學:一門促進司法公正的應用學科[J]. 樂國安,李安.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S1)
[9]基于候選人面孔的特質推理與投票決策[J]. 楊昭寧,侯書偉.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7)
[10]人際反應指數(sh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戎幸,孫炳海,黃小忠,蔡旻穎,李偉健.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0(02)
碩士論文
[1]面孔吸引力對初始信任判斷的影響[D]. 楊曉犇.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公正敏感性對不公正信息加工的影響研究[D]. 楊瑞娟.贛南師范學院 2013
[3]博弈任務中面孔吸引力對個體決策及公平感的影響[D]. 梁靜.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182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1828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