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旁語義影響漢字閱讀的大腦神經機制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B842
【部分圖文】:
對反應時進行兩因素(形旁語義度和整字語義)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真假字主效應顯著,F(l,30)=18.9,?T^cO.Ol,真字比假字反應時短。形旁強弱表義??主效應顯著尺1,30)=丨1.518,尸<0.01,強表義形旁比弱表義形旁的反應吋長。真假??字和形旁語義語義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l,30)=2.89,?P=0.1。??對正確率的分析顯示,真假字主效應顯著F(l,30)=4.548,?P<0.05,強弱表義主??效應顯著F(l,30)=44.24,尸<0.01,真假字和形旁語義語義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F(l,30)=22.91,P<0.01。??表2實驗一各種條件下的平均反應時(ms)和正確率(%)??反應時(ms)?正確率(%)??強表義形旁S?弱表義形旁W?強表義形旁S?弱表義形旁W??真字?R?616.8±13?608.9±14?91±1?88±1??假字?P?671.05±17?648.44±13?81±1?92±1
我們的實驗結果主要聚焦于語義加工腦區(qū)的激活,如左側額下回,左側額中回,??左側顳葉前部,左側額中回。圖4匯總了四個條件下的大腦激活,即真字強表義條??件,真字弱表義條件,假字強表義條件,假字弱表義條件。??將兩個條件之間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了多個腦區(qū)激活差異顯著(見圖5)。真字條??件激活比假字條件(Real-Pseudo)更大的腦區(qū)包括左側額下回(Left?Inferior?Frontal??Gyrus),左側中央后回(Left?Postcentral?Gyrus),左側顏中回(Left?Middle?Temporal??n??
左側顳葉前部,左側額中回。圖4匯總了四個條件下的大腦激活,即真字強表義條??件,真字弱表義條件,假字強表義條件,假字弱表義條件。??將兩個條件之間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了多個腦區(qū)激活差異顯著(見圖5)。真字條??件激活比假字條件(Real-Pseudo)更大的腦區(qū)包括左側額下回(Left?Inferior?Frontal??Gyrus),左側中央后回(Left?Postcentral?Gyrus),左側顏中回(Left?Middle?Temporal??n??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環(huán)海;趙鳴;高明陽;劉紅;;言語障礙的語義加工及其腦區(qū)機制[J];中國康復;2007年05期
2 張慶林,王振勇,蒲曉容;條件推理中的命題語義加工[J];心理科學;1994年06期
3 汪新筱;嚴秀英;張積家;董方虹;;平輩親屬詞語義加工中長幼概念的空間隱喻和重量隱喻——來自中國朝鮮族和漢族的證據[J];心理學報;2017年02期
4 張玲燕;金檀;田朝霞;;聚焦詞素語義加工的時間軸——先形后義還是形義并行?[J];心理科學進展;2013年08期
5 陳栩茜;張積家;;時間隱喻在漢語時間量詞語義加工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11年08期
6 劉希平;劉湍麗;唐衛(wèi)海;;測試的間接效應:語義中介視角的解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7 趙華;毛善平;馮學鋒;張乾;付光斌;董慧敏;毛小平;葉興國;付志平;;非流利型失語患者對漢語句子理解的句法和語義加工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0年03期
8 王繼瑛;葉浩生;蘇得權;;身體動作與語義加工:具身隱喻的視角[J];心理學探新;2018年01期
9 陳雪梅;柴明颎;;非平衡雙語者口譯語義加工路徑探究[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05期
10 陳麗蘭;王雁;;3~6年級聽障兒童語義加工的發(fā)展特點[J];中國特殊教育;2018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春玲;弱智兒童語義加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于戰(zhàn)宇;動作記憶操作效應的語義加工機制[D];吉林大學;2017年
3 夏全勝;漢語名詞、動詞和動名兼類詞語義加工的ERP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4 常欣;中國大學生英語句子加工的認知神經機制初探[D];吉林大學;2011年
5 姜梅;新疆維吾爾族語言功能區(qū)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宗輝;主題與類屬關系的語義加工差異[D];閩南師范大學;2018年
2 張向陽;形旁語義影響漢字閱讀的大腦神經機制[D];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
3 盧凱陸;漢語母語者英語多義詞語義加工的ERP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7年
4 趙林林;記憶提取對編碼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5 許振國;語義加工中漢語概念特征的差異性效應[D];河南大學;2011年
6 安龍;漢語詞匯的閾下語義加工機制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桂飛;大學生第一二語言情感詞語義加工[D];浙江大學;2013年
8 倪寧;漢語句子理解中句法加工與語義加工間關系的實驗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邢乃愈;內隱記憶中的自我參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10 韓聰;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漢字語義加工腦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79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7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