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道德純潔性隱喻的映射過程及其神經(jīng)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19:08
【摘要】:“清潔-道德,骯臟-不道德”的隱喻聯(lián)結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道德純潔性隱喻的心理現(xiàn)實性也得到了實證研究的驗證。具身認知理論提出,道德隱喻的映射具有具身性的特點,形成感知覺經(jīng)驗的始源域與建構抽象道德概念的目標域相互作用,并影響隨后形成的道德認知與判斷。研究采用實際的身體清潔行為探討不同類型的清潔啟動任務對個體道德判斷的影響,并運用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研究道德純潔性隱喻映射的神經(jīng)機制。行為學研究部分,在道德行為、不道德行為事件情境中,被試分別做出道德行為、不道德行為并完成不同類型的清潔啟動任務,包括自我清潔、想象清潔,隨后進行道德兩難困境判斷。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行為的道德價值與清潔啟動任務類型之間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不道德行為組的被試,完成清潔任務之后的道德判斷標準趨于嚴苛;無論被試做出的行為是道德行為還是不道德行為,完成自我清潔任務之后道德判斷標準均比完成想象清潔任務后的道德判斷標準更加嚴苛。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采用近紅外技術檢測道德行為、不道德行為組被試分別進行自我清潔任務和想象清潔任務時,測量通道上氧合血紅蛋白(HbO)的濃度變化,并推測激活通道對應關注腦區(qū)的神經(jīng)活動。結果顯示,在自我清潔任務條件下,道德行為組被試大腦前運動和輔助運動皮層、背外側前額葉、右側額極區(qū)出現(xiàn)了顯著的激活,不道德行為組被試的前運動和輔助運動皮層、左側額極區(qū)出現(xiàn)了顯著的激活;在想象清潔任務條件下,不道德行為組被試進行清潔啟動時大腦前運動和輔助運動皮層、右側背外側前額葉出現(xiàn)了顯著的激活。此外,在自我清潔任務條件下,道德行為組被試和不道德行為組被試的大腦左側額極區(qū)域具有顯著差異;不道德行為組被試在自我清潔與想象清潔兩種清潔啟動任務條件下,大腦右側背外側前額葉區(qū)域具有顯著的差異。綜合上述結果,得出研究結論:不同類型的清潔啟動任務雖共享同一腦基礎,但受到清潔行為經(jīng)驗形成過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和被試行為的道德價值的影響,道德判斷的結果存在差異。大腦感覺-運動系統(tǒng)參與了道德純潔性隱喻映射過程,負責社會認知加工的腦區(qū)不僅參與了道德純潔性隱喻映射的目標域階段,在隱喻映射的始源域,即形成清潔有關的感知覺經(jīng)驗時也發(fā)揮了作用。道德純潔性隱喻的映射是大腦感覺-運動系統(tǒng)和負責道德等社會認知功能的腦區(qū)共同作用的結果。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842
【圖文】:

道德判斷,啟動任務,不道德行為,道德行為


圖 1 研究框架圖行為學研究部分,被試分別做出道德行為、不道德行為之后,完成不同類型的清潔啟動任務,包括自我清潔、想象清潔,驗證在不同類型的清潔啟動任務條件下道德純潔性隱喻效應是否普遍存在,并分析比較二者對道德判斷影響有無差異。其中,自我清潔指的是被試采用洗手液、水盆、毛巾等清潔物品完成洗手動作,想象清潔指的是被試觀看實驗室內(nèi)的清潔物品啟動清潔概念,想象完成一系列洗手動作。fNIRS 研究主要探討道德純潔性隱喻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實驗任務涉及到洗手等實際的軀體動作,因此研究采用對運動偽跡容忍度較高的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分析被試在進行自我清潔、想象清潔等清潔啟動任務時大腦相應腦區(qū)氧合血紅蛋白(HbO)濃度的變化,比較道德純潔性隱喻中自我清潔、想象清潔腦激活模式的差異。本研究的假設有:假設 1:不道德行為組被試的道德判斷標準比道德行為組被試要更加嚴苛;完成自我清潔任務的被試,道德判斷標準比完成想象清潔任務的被試要更加嚴苛。

實驗流程,情境


圖 2 實驗流程圖在實驗時,被試與電腦顯示器屏幕的距離約為 60cm,注視點位于屏幕正中間的位置。實驗采用 E-prime 軟件編制實驗程序,刺激材料呈現(xiàn)的背景顏色為白色,材料文字為黑色。首先呈現(xiàn)的是道德事件情境材料,五個不同的故事情境完全隨機地出現(xiàn),并且只出現(xiàn)一次,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主人公可能會違反道德規(guī)范的情境。閱讀完情境故事,按鍵進入第二頁,呈現(xiàn)的是基于情境做出的行為反應。被試被告知需要設身處地地沉浸在故事情境當中,盡快地按照任務要求按鍵,按鍵即意味著自己做出了相應的行為反應,按鍵后屏幕自動進入下一頁。屏幕呈現(xiàn)給道德行為組被試的是在具體的故事情境下做出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不道德行為組被試則被要求違反道德規(guī)范,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如“撿到陌生人錢包”中道德行為組面臨的行為反應是“現(xiàn)在按 F 鍵聯(lián)系失主,把錢包歸還”,不道德行為組的被試需要“按 J 鍵將錢包據(jù)為己有,取出現(xiàn)金購買所需的商品”。被試在五個道德故事情境中做出行為反應后,實驗進入清潔啟動任務階段。需要完成自我清潔任務的被試,面前的桌子上從左至右地擺放了裝有清水的水盆、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雪婷;;關于消費者不道德行為的影響因素文獻綜述[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18年09期

2 伍麟;白仲琪;;為何不道德行為容易重復發(fā)生?——基于心理學的解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02期

3 吳偉;楊繼平;;心理學視角下權力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J];校園心理;2018年01期

4 徐亞萍;;服務行業(yè)員工親組織不道德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6年02期

5 徐亞萍;;消費者不道德行為與員工工作倦怠的關系:服務型領導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市場;2016年16期

6 何智明;;農(nóng)村教師職業(yè)道德遵守情況調(diào)查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4年09期

7 孫舟天洋;李驚祥;;產(chǎn)品市場的企業(yè)不道德行為研究——基于行業(yè)競爭和政府監(jiān)管的視角[J];財政監(jiān)督;2015年16期

8 科技;;研究發(fā)現(xiàn)人會否認不道德行為[J];科學大觀園;2017年14期

9 肖翠云;;企業(yè)不道德行為問題分析[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2年05期

10 胡錫;袁睿志;;消費者不道德行為及其對企業(yè)評價的調(diào)查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2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昕;伍珍;;兒童如何認知對不道德行為的懲罰[A];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耿爽;黃秋珊;馬劍虹;;心懷敬畏,行有所止——敬畏與不道德行為的關系探究[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3 吳鵬;劉華山;;高中生社會責任心與網(wǎng)絡不道德行為的關系——道德同一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何貴兵;徐霽;袁高依莉;;道德判斷的“自己-他人”差異[A];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5 韓子平;;誠信是人立身處世之本[A];孔學研究(第二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二十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陳佳芳;汪新;尚鵬麗;張進輔;;你會為他人不道德行為感到內(nèi)疚嗎? 關系親密度和關系型自我構念的影響[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7 袁高依莉;何貴兵;蔣多;;道德判斷的“自我-他人”差異[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張燦;李瑩;;道德判斷中自我清潔與想象清潔的腦激活比較:來自fNIRS的證據(jù)[A];第二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8年

9 李曄;魯銥;陳昭蓉;;判斷視角和道德立場對道德判斷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吳佩君;丁哲希;李曄;;不道德經(jīng)歷與公我意識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A];第十七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夏福斌 黑龍江大學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道德失調(diào)使個體做出補償性行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高辰辰;民調(diào)顯示:68.7%受訪者感覺居民公共素質有提高[N];中國青年報;2017年

3 文峰;有效監(jiān)管才能更好共享[N];長沙晚報;2017年

4 黑龍江大學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夏福斌;從利己走向利他:不道德行為研究的新取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本報記者 田曉玲;我們在CSR方面的認識依舊膚淺[N];文匯報;2009年

6 歐恩懿;是是非非“人品幣”[N];遼寧日報;2009年

7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孟維杰;道德推脫心理溯源及其未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8 蔣家平;對不道德行為為何保持緘默[N];中國改革報;2003年

9 見習記者 陳海波;科學不道德行為已成世界性“疾病”[N];光明日報;2012年

10 本報實習 記者 陳曉英 本報記者 真 東;告別不道德行為,從現(xiàn)在開始[N];法制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Muhammad Waqas;工作場所壓力何時以及如何導致不道德行為?一個中介調(diào)節(jié)模型[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雅軍;辱虐領導對員工親組織不道德行為影響[D];南京大學;2019年

2 張燦;道德純潔性隱喻的映射過程及其神經(jīng)機制[D];鄭州大學;2019年

3 盧俊銘;群體認同對中學生親群體不道德行為的影響機制[D];廣州大學;2018年

4 唐江偉;觀察他人不道德行為對道德決策的影響[D];廣州大學;2016年

5 趙曉敏;員工親組織不道德行為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8年

6 王國森;自我損耗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7 張碧碧;內(nèi)隱和外顯權力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8 王永龍;學校不道德行為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譚秋月;比較中美經(jīng)理揭發(fā)不道德行為傾向[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10 楊銳;父母言行對幼兒不道德行為糾正的個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333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333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72f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