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格在對抗死亡焦慮中的作用
[Abstract]: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aoism contains abundant wisdom about life and death,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fear and anxiety caused by death to some extent. But this hypothesis is not supported by any evidence from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sults through three empirical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found that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aoist person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ultiple dimensions of death anxiety. The second study not only repeats the above results, but also finds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aoist personality and death anxiety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absolute value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out priming death anxiety. The third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xical properties and priming was significa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itiating death anxiety, the reaction time of Taoist and Confucian words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neutral 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oist personality has the function of fighting death anxiety, but Taoist personality has a unique time specificity in coping with death anxiety of trait and state.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7JAXLX013)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YBA065) 湖南大學青年教師成長基金(HNU2010031)的資助
【分類號】:B8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德新;;死亡態(tài)度論[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陳冬冬;劉旭峰;;急診科急癥死亡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4期
3 江維;;新女性小說中的死亡體驗——以林白、陳然的小說創(chuàng)作為例[J];法制與社會;2008年22期
4 陳四光;金艷;郭斯萍;;西方死亡態(tài)度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5 晉向東;;癌癥病人的心理狀況及心理護理現(xiàn)狀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年15期
6 C.J.約翰遜 ,M.麥吉 ,新晴;死亡與瀕死的心理層面[J];國外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7 李文倩;;“孝”文化背后的重生祈望[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楊子云,郭永玉;人格分析的單元——特質、動機及其整合[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唐明燕;;論先秦儒家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總體原則及影響[J];理論月刊;2010年04期
10 鄭曉江;論死亡焦慮及其消解方式[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宇發(fā);;淺論語文教育與人格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2期
2 趙佳賓;孟凡平;;中西方心理測評融合比較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3 齊永芹;韓光輝;鄧凡茂;;高校思政教師職業(yè)自我概念因素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彭永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達成的途徑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艾娟;;《老無所依》的另一種解讀——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解析影片《老無所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6 陳健;;淺析閩粵贛區(qū)客家文化形成的原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卓麗芳;;疏于治國 慵于齊家——唐中宗的人格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8 劉結實;伍小東;;從目的性談行為調節(jié)與控制的心理機制[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9 邱天龍;;高校貧困生健康人格的構建[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杜菊;劉紅;;人格導入刑法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馬瑜;;網(wǎng)絡社交對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影響[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柳恒超;;恐怖主義根源的心理學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3 謝廣田;戴麗敏;應曉玲;;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社會性背景與其人格障礙形成的相關性的調查與研究[A];“關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年
4 陳志軍;李鵬程;;雙重人格視角下的領導模式探討[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5 班春霞;高紅艷;吳會敏;張靜;楊海波;李霞;;精神病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對死亡的態(tài)度及其影響因素[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津;敘事方式對于人格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3 李洪波;礦難后礦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邵二輝;西南少數(shù)民族和諧人格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袁宏;時間性前瞻記憶的認知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黎文麗;唐代校書郎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金榮;3-12歲兒童人格的結構評定及其發(fā)展特點的追蹤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景銀輝;“文革”后中國小說中的創(chuàng)傷性童年書寫[D];上海大學;2010年
10 劉玉梅;道德焦慮論[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艷麗;情緒啟動對不同抑郁狀態(tài)大學生的認知效率和認知偏向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靖;高師生挫折承受力與社會支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賀蕾;基層公務員獨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鄭書嫻;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GATB)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劉蓓;連云港市中專生學習倦怠現(xiàn)狀與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陳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功能初探[D];蘇州大學;2010年
7 姚玉紅;閱讀教學塑造中職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薛雯;“90后”與“80后”大學生人格特質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奕威;應激中介因素與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靜;家庭因素對大學生自尊及人際信任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查昌國;論春秋之“孝”非尊親[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04期
2 崔紅,王登峰;中國人人格結構的確認與形容詞評定結果[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2期
3 丁國盛;彭聃齡;;漢語逆序詞識別中整詞與詞素的關系[J];當代語言學;2006年01期
4 黃敏兒;自尊的本質[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5 崔幸力 ,幸東;急診科護士的工作壓力與精神創(chuàng)傷性心理功能失調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3年08期
6 陳曦;張積家;;漢語多詞素詞識別及表征的理論和新設想[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張豈之;老子思想研討的新收獲──在西安召開的老子思想第二次研討會小結[J];華夏文化;1994年01期
8 孫欣,潘紹山;開展心理咨詢 關心護士心理健康[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年04期
9 楊紹清;程淑英;李建明;;團體咨詢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6期
10 鄭曉江;論死亡焦慮及其消解方式[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志鳳;高中生自尊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蕭慶偉;《珠玉詞》與死亡焦慮[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2 瑞麗;;“怕死”讓人活得積極[J];家庭科技;2009年07期
3 陳躍紅;死亡焦慮——中西文學中的死亡觀[J];理論與創(chuàng)作;1991年05期
4 翟鵬玉;死亡焦慮與生存應對——《聊齋志異》對鬼及鬼域的文化思索[J];柳州師專學報;1999年02期
5 王文Y,
本文編號:24196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1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