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額葉的無創(chuàng)神經(jīng)干預對飲食控制的影響:基于rTMS和tDCS研究的綜述
[Abstract]:Deficiencies in diet control can lead to overweight, obesity and eating disorder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bese and eating disorders have defects in the prefrontal cognitive control neural loop. Non-invasive nerve interventi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 DCS) an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 TMS)-improved diet control by regulating the excitability of prefrontal cortex and improving symptoms of eating disorders.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sider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under different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nd stimulation sites, and study the mechanism of non-invasive nerve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diet control by combining other neu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Consider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objective behavior paradigm to explore.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170981和31671142) 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CYS16057)的資助
【分類號】:B845.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娟,吳振云,林仲賢;前額葉與來源記憶[J];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02期
2 楊以謙,楊振荃,徐秉?;前額葉切除對于獼猴分辨反轉(zhuǎn)的影響[J];心理學報;1980年03期
3 李穩(wěn);余細連;張力;;內(nèi)側(cè)前額葉與社會認知[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8年11期
4 鳳雛;大腦前額葉信息處理的電生理研究[J];心理科學;1993年05期
5 胡麗涓;;關(guān)于任務抑制影響右前額葉腹側(cè)激活的研究述評[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年02期
6 楊炯炯,翁旭初;前額葉在記憶中的作用──腦功能成像研究進展[J];心理學動態(tài);1999年02期
7 秦玲玲;;腹內(nèi)側(cè)前額葉的相關(guān)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年04期
8 蔡笑岳;向祖強;申玉珍;;前額葉損害對個體一般智力、認知策略與自我監(jiān)控能力影響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1期
9 鄭江翠;;內(nèi)側(cè)前額葉皮質(zhì)研究的新趨向[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10 鐘安思;;心理分析:人為什么會偷窺?[J];健康天地;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康程;楊軍義;邱江;;背外側(cè)前額葉對沉浸方式與抑郁的中介效應-來自正常人和抑郁癥樣本的證據(jù)[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2 丁松柏;趙漢清;高志勤;周智;;青少年抑郁癥伴自殺未遂患者前額葉、海馬代謝物的磁共振波譜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李海江;孫江洲;位東濤;李文福;邱江;張慶林;;應對方式與前額葉邊緣系統(tǒng)之間的關(guān)系[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胡志善;說謊的發(fā)展:前額葉的作用初探[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文文;拖延—失敗的自我控制[D];西南大學;2016年
3 韓好川;編碼階段加工方式對提取階段前額葉新舊效應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柏曉蒙;精神分裂癥共情缺陷及其rTMS干預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
5 莊乾;擔憂個體自我相關(guān)認知偏向的行為證據(jù)和神經(jīng)機制[D];西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419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1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