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源性大麻素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可能的作用機制與治療應用
本文選題:內源性大麻素 +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參考:《心理科學進展》2017年12期
【摘要】:近年來,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已被視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未來藥物治療的新靶標。實證研究提示,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可能通過影響個體的恐懼記憶加工、焦慮與抑郁表型以及獎勵與動機調控而參與了PTSD的發(fā)生發(fā)展。應用適量的大麻素類物質可緩解PTSD癥狀,尤其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問題。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明確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在PTSD病因學中的作用機制,提高現(xiàn)有藥用大麻素類物質的臨床安全性,并發(fā)展新型大麻素受體調節(jié)劑。另外,探討遺傳因素和反應異質性在內源性大麻素治療PTSD中的作用,也將促進治療人群的早期識別和精準醫(yī)療的發(fā)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ndogenous cannabinoid system has been regarded as a new target for the future drug therapy of PTSD. Empir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endogenous cannabinoid system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PTSD through the effects of fear memory process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henotype and reward and motivation regulation. Appropriate amounts of cannabinoids can relieve symptoms of PTSD,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sleep problems. Future studies should further clarify the role of endogenous cannabinoid system in the etiology of PTSD, improve the clinical safety of existing medicinal cannabinoids, and develop new cannabinoid receptor modulators. In addition, to explore the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and response heterogeneity in endogenous cannabinoid treatment of PTSD, will also promote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eated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curate medicin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471004,31271099) 中國科學院對外合作重點項目(153111KYSB20160036)
【分類號】:B84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軍梅;;美軍官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及其啟示[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2 李成齊;;兒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表現(xiàn)與干預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3 王爽;張澤良;賀婧菲;;兒童地震災害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心理干預策略初探[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于冬青;;災后兒童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楊碩;;創(chuàng)傷事件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性別差異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6 于肖楠,于旭,張向葵;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雙重表征理論及其進展[J];心理學探新;2003年02期
7 孫宇理;朱莉琪;;地震后兒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影響因素(綜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4期
8 甘景梨;梁學軍;馮納婷;高存友;趙蘭民;祝希泉;段惠峰;;軍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探究性眼動與事件相關電位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06期
9 王婷;韓布新;;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記憶機制研究述評[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何樹德;陳曉清;;暴露療法對災區(qū)大學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及并發(fā)癥的療效[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屈智勇;王曉華;郭靜;;四川地震后2年居民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變化[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鐘元;戚榮豐;黃清玲;張志強;盧光明;;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靜息態(tài)腦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潘光花;;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簡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楊智輝;王建平;楊振威;王慧琳;王玉龍;;應對策略和社會支持對癌癥病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郭世魁;;地震災區(qū)新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心理咨詢個案[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新旺;白一鷺;;消防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金圭星;王學義;王嵐;安翠霞;任慶云;宋明;劉小玉;譚莉;王金成;趙曉川;;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記憶損害與腦結構磁共振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夏亮;楊志斌;郭潔瓊;朱霞;;星形膠質細胞參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機制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藺秀云;方嘵義;Li Xiaoming;趙俊峰;;艾滋病致孤兒童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特點和影響因素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如何識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N];健康報;2000年
2 主任醫(yī)師 孫清廉;撫平受傷的心靈[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8年
3 廖聯(lián)明;災后心理支持對有些人可能適得其反[N];健康報;2009年
4 馮衛(wèi)東;安撫那顆幼小的心[N];科技日報;2008年
5 本版編輯邋胡蓓 編譯 歐文·倫道夫·帕森博士 (張紅超 編譯);災難受害者:從極度困擾到康復、整合之路[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6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張凱;受災群眾需要穩(wěn)定持續(xù)的心理支撐[N];健康報;2008年
7 程永高;如何撫平地震致殘者的心理陰影?[N];科技日報;2008年
8 楊智輝;災難對心理的沖擊有多大[N];中國社會報;2006年
9 華南師范大學派往四川地震災區(qū)的心理干預志愿者 張炯理;一例震后PTSD兒童的心理矯正[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丹;地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學生沙盤游戲干預模式的建立及效果檢驗[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鄭秀秀;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執(zhí)行功能與情感決策功能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李培培;青少年家庭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干預效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田苗苗;大學生的創(chuàng)傷和噩夢[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陳明英;高中生人際困擾與兒童期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的相關研究及個案干預[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6 代彪;魯?shù)榈卣馂膮^(qū)初中生樹木繪畫特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年
7 郭歡;創(chuàng)傷暴露條件下個體的注意瞬脫及其ERP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8 趙冠南;αCaMKⅡ-F98G表達量對于壓力誘導的類似焦慮與抑郁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9 王淑賢;泥石流災區(qū)高中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干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崔婧;汶川地震四年后中學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影響因素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591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5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