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xiāng)結合部環(huán)境下利用網絡實施學生心理輔導的途徑
本文選題:城鄉(xiāng)結合部 切入點:網絡 出處:《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由于面對的社會不良因素較多以及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衍生出許多棘手的心理問題,其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目標缺失、性格浮躁、情感迷茫、自制力差、交往障礙等方面。利用網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利用QQ通訊軟件搭建溝通平臺;利用SNS社區(qū)營造歸屬感;利用博客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利用心理網站提升心理輔導效果。網絡心理輔導可通過網絡上的多種途徑,達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Abstract]:Due to the many bad social factors and the lack of necess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student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ve many difficul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learning goals, impetuous personality, emotional confusion, poor self-control. The use of network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QQ communic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buil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SNS community is used to create a sense of belonging. Using blog to buil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ile and using psychological website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ffect. Network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various ways on the network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lemen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二三中學;
【基金】: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12B127)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翁宗琮;;網絡環(huán)境下提高中學生德育實效的對策[J];教育信息技術;2013年06期
2 宋鳳寧,黃勇榮,賴意森;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J];學術論壇;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瑛;蘇曉晉;;論網絡化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魏玲;;網絡——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平臺[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3 梁海彬;;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2期
4 鐘文艷;余俊波;;大學生網絡問題行為心理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5 吳娜娜;嚴由偉;;中國臺灣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啟示[J];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6 謝德光;宋雪芹;王金良;;大學生使用網絡獲取心理健康信息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7 許芬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建設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以中國內地92所國家重點大學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8 翁宗琮;;云存儲軟件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年09期
9 曾林暉;;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策略研究[J];網絡財富;2010年18期
10 曾群芳;楊剛;;少數民族農村學生上網問題的成因及對策——以湖南省麻陽縣為例[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姜巧玲;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峰麗;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篤欽;網絡:大學生心理咨詢新途徑[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龐麗娟,洪秀敏,姜勇;教師心理健康:關注與促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5期
3 王加綿;遼寧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檢測報告[J];遼寧教育;2000年09期
4 孫彩杰;RSS技術發(fā)展及其在圖書館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年06期
5 唐琪;;SNS網站的傳播學視角解讀——以人人網為例[J];知識經濟;2012年2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明桂;臺灣中小學心理輔導工作對我們的啟示[J];基礎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2 聞素霞,李國慶;試析學校心理輔導中幾個問題[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3 余敦旺;教師的人格與心理輔導[J];東疆學刊;2000年01期
4 許軍民;關于心理輔導活動課實踐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年01期
5 劉越;學校心理輔導的若干認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徐若學;;校園 “心理輔導師”[J];小學生(多元智能版);2003年01期
7 賀連一;淺析中小學生心理輔導途徑[J];青海教育;2004年11期
8 謝維興;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J];中學生時代;2004年23期
9 劉金明;孟四清;;教師心理輔導能力的性質和構成要素[J];天津教育;2006年01期
10 房俐;運用心理輔導促進品德心理結構平衡發(fā)展[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婕;黃亞平;;基于生態(tài)導向的城鄉(xiāng)結合部規(guī)劃路徑探討——以山東廣饒東部新區(qū)為例[A];2011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冰;董衛(wèi);;高速城市化進程下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洛陽城鄉(xiāng)一體化首期示范區(qū)專項規(guī)劃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孫世民;李世峰;;城鄉(xiāng)結合部有序協(xié)調發(fā)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6年
4 裴松華;;城鄉(xiāng)結合部土地開發(fā)芻議[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5 鄭鴻偉;劉明貴;;城鄉(xiāng)結合部個體稅收征管遇到的問題及對策[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6 李榮斌;;論心理輔導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7 王宏宇;樊富珉;;論心理輔導的哲學基礎[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8 胡建國;高風蘭;沈衛(wèi)東;;活血化瘀加心理輔導治療30例腦梗塞臨床觀察[A];2001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姜維鑌;管鳳久;;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土地問題與對策[A];中國土地問題研究——中國土地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慶祝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10 李克廣;;堅持開展心理輔導 正確引導學生就業(y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鄭璜;心理輔導助力人性化斷案[N];福建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李小偉;兩岸攜手:“心”與“心”的對話[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仇忠海;心理輔導與道德建設相融合[N];文匯報;2004年
4 記者 周丹波;蘭州市關心干部身心健康[N];甘肅日報;2007年
5 鄭杰邋俞露煙;象山對未成年犯進行心理輔導[N];人民法院報;2007年
6 新華社記者 馮陶邋孫曉勝;每個人心里和諧,社會才和諧[N];中國婦女報;2008年
7 郭宏鵬邋通訊員 楊懷榮;推行圓桌對話式庭審心理輔導引入調解[N];法制日報;2008年
8 付平;《心理輔導指南》(教師用)——成長的好幫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黃文;心理輔導增添東方色彩[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記者 洪奕宜邋通訊員 劉洪群 馮黨生;省勞教局赴川心理輔導隊返粵[N];南方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霽雪;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社會樣態(tài)與空間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2 楊鵬;城鄉(xiāng)結合部民間物流倉儲的社會經濟分析[D];中南大學;2012年
3 劉杰;跨體制下的身份訴求與結構化形塑[D];吉林大學;2012年
4 曾紅兵;肝氣郁結型心理應激人群藥物及心理干預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5 聶仲秋;城鄉(xiāng)結合部和諧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6 陳健;基于CA的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適宜性評價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蔡傳明;中學體育教師成長的學校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鑫;上海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曲環(huán);農業(yè)面源污染控制的補償理論與途徑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年
10 徐美;湖南省土地生態(tài)安全預警及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北京市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2年
2 陸海英;基于RS/GIS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土地利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郝亞明;外力推動下的變遷——一個藏區(qū)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社區(q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何睿雅;山區(qū)城鄉(xiāng)結合部建設用地統(tǒng)籌與優(yōu)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5 郭愛清;城鄉(xiāng)結合部特征及其土地價格研究——以石家莊市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董德坤;城鄉(xiāng)結合部土地價及其對土地利用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7 宮方強;城鄉(xiāng)結合部農地流轉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3年
8 楊莉;論城鄉(xiāng)結合部法律秩序的形成[D];湘潭大學;2008年
9 左玉強;城鄉(xiāng)結合部耕地轉化動態(tài)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10 劉慶;北京市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居民點用地趨勢及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15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1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