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自立特質(zhì)與基于最后通牒游戲的分配行為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7-12-06 02:28
本文關鍵詞:人際自立特質(zhì)與基于最后通牒游戲的分配行為的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分配行為 最后通牒游戲 人際自立 情境約束力
【摘要】:分配行為是一種需要同時考慮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的決策行為。最后通牒游戲是心理學、經(jīng)濟學中常用于考察分配行為的研究范式。人格被認為是影響分配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人格特質(zhì)與基于最后通牒游戲的分配行為的關系的研究尚不多見。此外,已有的人格與分配行為關系的研究還存在不一致的結(jié)果,這可能與情境因素有關。根據(jù)強情境理論與特質(zhì)激活理論,本研究提出了人格與分配行為的情境調(diào)節(jié)模型,即在低約束力情境(即弱情境)下人格特質(zhì)對分配行為的預測力更大。本研究使用的人格變量為人際自立特質(zhì),主要是其中的人際責任與人際開放兩種特質(zhì)。人際自立是個體在自己解決所遇到的人際方面的問題中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的人格因素,包括5種相對獨立的特質(zhì)。其中,人際責任指對人忠、信,人際開放指積極接納他人。低人際責任和低人際開放的人可能更容易利己,因此本研究假設人際責任和人際開放與分配行為的關系密切。本研究通過三個實驗來探索人際自立特質(zhì)(主要是人際責任與人際開放)與基于最后通牒游戲的分配行為的關系。實驗一考察的是人際自立特質(zhì)與修改后的最后通牒游戲中分配行為的關系以及情境約束力對二者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實驗二再次檢驗實驗一的假設,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人際責任影響分配行為的中介機制。實驗三在實驗一和實驗二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在較大樣本中,人際責任對基于經(jīng)典最后通牒游戲(情境約束力相對較強的情境)的分配行為的預測作用。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jié)果均顯示,在高約束力情境下,人際責任高分組與低分組分配給自己的金額的差異不顯著,但在低約束力情境下,人際責任低分組分配給自己的金額顯著多于高分組。實驗二的結(jié)果還顯示,在控制了大五人格后,人際責任能通過消極他人評價的部分中介作用來預測低約束力情境下的分配行為。實驗三的結(jié)果顯示,人際責任可以顯著負向預測經(jīng)典最后通牒游戲中分配給自己的金額。本研究的結(jié)果提示,人際責任與分配行為的關系密切,但這種關系受到情境強度的調(diào)節(jié)。具體表現(xiàn)為,低約束力的情境會激活低人際責任,使得低人際責任者更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利己分配的行為。這些結(jié)果支持了強情境理論與特質(zhì)激活理論。此外,低人際責任者的利己分配行為的認知機制可能在于低人際責任者具有消極的他人圖式,這使得他們不會去關注他人的利益與感受。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黃希庭;鄭涌;李宏翰;;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心理學觀點[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黃希庭,張蜀林;562個人格特質(zhì)形容詞的好惡度、意義度和熟悉度的測定[J];心理科學;1992年05期
3 夏凌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心理科學;2009年04期
4 夏凌翔;耿文超;;個人自立與自我圖式、他人圖式[J];心理學報;2012年04期
,本文編號:1257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5707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