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交網站使用與人際適應的關系:自我表露和假想觀眾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社交網站使用與人際適應的關系:自我表露和假想觀眾的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社交網站使用 孤獨感 親人疏離感 網絡自我表露 假想觀眾
【摘要】:網絡交往已成為個體人際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別是對于成長在網絡時代的青少年來說,作為網絡社交應用之一的社交網站使用已經成為青少年獲取情感支持和友誼,以及維持已有朋友關系的一個重要渠道,構成影響青少年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社會環(huán)境。自網絡社交應用出現以來,有關網絡交往對個體現實人際關系的影響備受關注,但是對此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本研究主要對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根據受影響的具體人際關系不同,考察社交網站使用對人際適應的影響。采用整群抽樣法,以675名初中生和656名高中生為被試,運用社交網站使用強度量表、UCLA孤獨感量表、親人疏離感量表、社交網站自我表露問卷和假想觀眾量表等工具來考察青少年社交網站使用對同伴關系孤獨感和親人疏離感是否會有不同影響,以及自我表露和假想觀眾的作用。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總體來看,青少年的社交網站使用強度與親人疏離感顯著正相關,但是與孤獨感相關不顯著。并且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社交網站使用強度、孤獨感和假想觀眾水平上差異均顯著,具體表現為高中生的社交網站使用強度、孤獨感水平和假想觀眾觀念都要顯著高于初中生。(2)相關分析比較發(fā)現,初中生的社交網站使用強度與親人疏離感顯著正相關,與同伴關系的孤獨感水平相關并不顯著;而高中生的社交網站使用強度與同伴關系孤獨感呈顯著負相關,但是與親人疏離感相關并不顯著。(3)中介效應檢驗表明,網絡自我表露深度在初中生社交網站使用強度與親人疏離感之間起中介作用;而對于高中生,網絡自我表露數量在社交網站使用強度與孤獨感之間起中介作用。(4)假想觀眾對高中生網絡自我表露數量在社交網站使用強度與孤獨感之間的中介作用具有調節(jié)效應,假想觀眾調節(jié)了中介過程的后半段路徑。具體而言,對于假想觀眾觀念較低的高中生,網絡自我表露數量對于孤獨感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表現為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研究結果支持網絡使用的富者更富理論。
【關鍵詞】:社交網站使用 孤獨感 親人疏離感 網絡自我表露 假想觀眾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11-13
- 2 文獻綜述13-23
- 2.1 人際適應13-15
- 2.1.1 孤獨感的概念和相關研究13
- 2.1.2 疏離感的概念及其與孤獨感的關系13-14
- 2.1.3 同伴關系和親人關系對青少年人際適應的影響14-15
- 2.2 社交網站使用15-18
- 2.2.1 社交網站使用的概念和分類15
- 2.2.2 社交網站使用影響人際關系的理論假設15-17
- 2.2.3 社交網站使用對不同人際關系的影響17-18
- 2.3 自我表露18-20
- 2.3.1 自我表露的概念和分類18
- 2.3.2 現實自我表露與人際適應的關系18-19
- 2.3.3 社交網站使用、網絡自我表露與人際適應的關系19-20
- 2.4 假想觀眾20-22
- 2.4.1 假想觀眾的概念20
- 2.4.2 假想觀眾與社交網站使用的關系20-21
- 2.4.3 假想觀眾與社交網站使用關系的理論假設21-22
- 2.5 現有研究不足22
- 2.6 研究構想及設計22-23
- 3 研究設計23-26
- 3.1 研究目的23
- 3.2 研究假設23-24
- 3.3 研究方法24-26
- 3.3.1 研究被試24
- 3.3.2 研究工具24-25
- 3.3.3 施測過程25
- 3.3.4 方法與統計25-26
- 4 研究結果26-36
- 4.1 社交網站使用與人際適應的描述性統計及群體差異26
- 4.2 社交網站使用與人際適應的相關分析結果26-28
- 4.3 網絡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28-31
- 4.3.1 網絡自我表露在初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親人疏離感之間的中介作用28-30
- 4.3.2 網絡自我表露在高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孤獨感之間的中介作用30-31
- 4.4 假想觀眾的調節(jié)作用31-36
- 4.4.1 假想觀眾在初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親人疏離感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31-33
- 4.4.5 假想觀眾在高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孤獨感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33-36
- 5 討論36-43
- 5.1 社交網站使用、假想觀眾和孤獨感水平的年級差異36-37
- 5.2 初中生與高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人際適應的相關分析比較37-38
- 5.3 網絡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38-40
- 5.3.1 自我表露深度在初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親人疏離感之間的中介作用38-39
- 5.3.2 自我表露數量在高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孤獨感之間的中介作用39-40
- 5.4 假想觀眾的調節(jié)作用40-43
- 5.4.1 假想觀眾對初中生社交網站與親人疏離感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不顯著40-41
- 5.4.2 高中生社交網站使用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41-43
- 6 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局限43-46
- 6.1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43-44
- 6.2 研究的局限與展望44-46
- 7 結論46-47
- 參考文獻47-56
- 附錄56-60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60-61
- 致謝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宗奎;王超群;;網絡社交行為會增加孤獨感嗎[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03期
2 賀金波;陳昌潤;賀司琪;周宗奎;;網絡社交存在較低的社交焦慮水平嗎?[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2期
3 王明珠;秦婧雪;;大學生在社交網站中的自我表露及與孤獨感的關系[J];中國校醫(yī);2012年09期
4 紀海英;;網絡溝通對青少年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程建偉;劉華山;;中小學生互聯網使用偏好問卷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5期
6 劉艷;鄒泓;蔣索;;青少年與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與孤獨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0年01期
7 謝天;鄭全全;;計算機媒介影響人際交流方式的理論綜述[J];人類工效學;2009年01期
8 劉建榕;王國乾;;程序員的社交焦慮與氣質和自我中心思維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7期
9 溫忠麟;侯杰泰;Herbert W.Marsh;;結構方程模型中調節(jié)效應的標準化估計[J];心理學報;2008年06期
10 劉建榕;李林;;福州市區(qū)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狀況的初步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年0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簡福平;不同孤獨感農村留守兒童對親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黃立鵬;初中生網絡使用的特征及其與人際適應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陳楠;社交網絡用戶自我表露行為及其對親密度的影響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99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9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