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對“人禍”事件的道德情緒特點——基于微博大數(shù)據(jù)研究
本文關鍵詞:網民對“人禍”事件的道德情緒特點——基于微博大數(shù)據(jù)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道德情緒 道德基礎 情感分析 大數(shù)據(jù) 溫州動車事故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數(shù)據(jù)研究方法,對爬取的"動車事故"發(fā)生后40天內的94,562條相關微博進行情感分析,以探討網民對"人禍"的道德情緒特點,同時對不同群體情緒表達差異進行探討。結果發(fā)現(xiàn):(1)網民對于動車事故主要表達的道德情緒有:憤怒、鄙視、厭惡、同情和愛。(2)包含不同道德基礎的事件與不同的道德情緒相關聯(lián);(3)對于憤怒、厭惡和鄙視,男性普遍有更高的表達傾向和表達強度,而女性更傾向于表達愛和同情且強度更高;(4)對于愛和同情,團體VIP用戶組表達的可能性和強度都高于其他用戶;個體VIP用戶比非VIP用戶更可能表達憤怒、鄙視和厭惡,而團體VIP用戶表達這類情緒的強度最小。研究表明,虛擬網絡中人們道德情緒特點依然符合道德基礎理論;不同群體在表達道德情緒時的差異性是對道德基礎理論相關研究的補充?傃灾,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和情感分析方法是進行情緒研究的有效手段。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應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Deparment
【關鍵詞】: 道德情緒 道德基礎 情感分析 大數(shù)據(jù) 溫州動車事故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1024005)資助
【分類號】:B842.6
【正文快照】: (3 Depar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OH 43210 U.S.A)1問題提出隨著Web 2.0時代的到來,在線社交媒體憑借其開放性、交互性和實時性等特點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微博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在線社交媒體之一,自2009年成立以來,短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潔;李丹;;集體道德情緒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11年02期
2 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緒:道德行為的中介調節(jié)[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8期
3 周詳;楊治良;郝雁麗;;理性學習的局限:道德情緒理論對道德養(yǎng)成的啟示[J];道德與文明;2007年03期
4 許有云;岑國楨;;道德情緒判斷、錯誤信念與行為問題的關系——損人情境中幼兒反應的一項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5 譚文嬌;王志艷;孟維杰;;道德情緒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J];心理研究;2012年06期
6 陳少華;道德情緒判斷及其歸因研究──兒童道德研究的新動向[J];心理學動態(tài);1999年02期
7 李靖;;道德情緒判斷及其歸因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09年04期
8 鄭信軍;溫小歐;吳瓊瓊;;中學生的道德情緒內隱觀研究[J];心理科學;2013年01期
9 李占星;曹賢才;龐維國;牛玉柏;;6~10歲兒童對損人情境下行為者的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年03期
10 潘發(fā)達,盧家楣;兒童道德情緒歸因研究的進展及未來展望[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汪茜;李淑清;莫書亮;;愿望和意圖理解對兒童道德情緒判斷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馮曉杭;張麗波;;3-6歲兒童道德情緒與行為特征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劉世宏;李丹;;青少年家庭道德情緒、移情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適應[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周詳;潘慧;;道德教育中真實情緒的健康發(fā)展[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正云;;過失情節(jié)的輕重對兒童道德情緒歸因的影響[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6 何曉麗;韓香香;張艷;王娜娜;齊冀;;同情、感召對內隱利他行為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宗利娟;袁潘;李丹;;外化行為問題與集體道德情緒、集體責任行為:班級氛圍的調節(jié)效應[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徐紅燕;道德情緒啟動對正負情境人際冷漠的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高肖肖;東方人的道德情緒與掩飾行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3 司曉霞;中學生道德情緒的特點及其與寬恕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4 李斯斯;集體行動的影響因素研究:社會認同感、道德傾向性與道德情緒[D];吉林大學;2014年
5 王鵬;中學生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特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于泳紅;兒童在向社會情境中的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D];河北大學;2001年
7 韓香香;感召、同情對內隱利他行為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3年
8 王天驕;大學生志愿動機、道德情緒與志愿行為的關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1041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4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