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政策_高等教育與社會文化_生活化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開發(fā)研究
本文關鍵詞: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寧夏大學》 2015年
生活化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開發(fā)研究
趙瑞紅
【摘要】:在小學校園中,有一類被經(jīng)常忽視或者說效果不盡如人意的課程——小學語文隱性課程。小學語文隱性課程不僅類型豐富,而且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性和獨特的審美性。對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進行開發(fā),不僅有助于小學語文顯性課程的更好實施,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學生良好、健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隱性課程的內涵和外延都很廣泛,包括物質性、精神性、行為性和制度性的小學語文隱性課程,涵蓋環(huán)境、心理、行為、制度等方面。然而,根據(jù)筆者深入教學一線,對教師、校長的問卷和訪談調查,結合日常的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實際層面的小學隱性課程開發(fā)情況并不理想,集中表現(xiàn)為重可以量化和外顯的隱性課程建設,輕內涵挖掘;已經(jīng)開發(fā)的部分隱性課程沒能很好被語文課所用;已開發(fā)的隱性課程空洞、說教,形式化、行政化、僵化和抄襲化現(xiàn)象嚴重,不能針對特定年齡特點的小學生,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能被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生活化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開發(fā)應密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遵循適用性、優(yōu)選性、文化性、審美性和系統(tǒng)性原則,開發(fā)自然實用的物質性小學語文隱性課程、積極向上的精神性小學語文隱性課程、愉悅的行為性小學語文隱性課程和以人為本的制度性小學語文隱性課程。在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開發(fā)中,尤其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師作為開發(fā)主體的作用,切實提高他們的隱性課程開發(fā)知識、認識、能力、態(tài)度,營造良好的開發(fā)氛圍,使其從根本上認識到小學語文隱性課程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重視并有熱情和能力開發(fā)小學語文隱性課程。此外,小學校長的經(jīng)營管理理念和考試考核方式也影響著對小學語文隱性課程的開發(fā),對此也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23.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蘭;;談高校隱性課程的開發(fā)[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36期
2 羅宏忱;校園隱蔽課程資源初步開發(fā)[J];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楊秀嵐;;英語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3年30期
4 牛欣欣;;論隱性課程的育人功能——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17期
5 任貴華;;發(fā)揮語文教育在隱形課程中的主導作用[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7年12期
6 ;Explora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Grammar Teaching[J];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7 周燕;;回歸生活的語文教學——兼談“生活世界”≠“日常生活”[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12期
8 王曉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隱學習[J];語文建設;2013年03期
9 喬健;;讓語文學習與生活一路同行[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1年05期
10 陳仕新;;隱性課程資源與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之友;2011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孟凡麗;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銀玲;試論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建虎;潘偉民;;地方課程資源概念的厘清[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孟凡麗;于影麗;;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公民教育地方課程開發(fā)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3 劉茜;邱遠;;貴州苗族多元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貴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4 娜拉;;場域視角下民族教育文化相關性解讀[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11期
5 李憲勇;羅平;;西藏地區(qū)藏族多元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羅丹;;地方課程的實施策略研究——以“儒家傳統(tǒng)道德教育”為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吳克燕;;地方高校開設鄉(xiāng)土文化校本課程的必要性探析——以保定地方高校為例[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年20期
8 呂紅日;;Blog向地方課程資源轉化的可能——地方課程目標內在價值的視角[J];教書育人;2008年09期
9 郭旭;;論職業(yè)學校中隱性課程開發(fā)[J];學理論;2011年26期
10 李茹;方克敏;;多元文化教育視角下的地方課程價值[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井祥貴;納西族學校民族文化傳承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張媛芬;回歸后澳門“土生葡人”基礎教育路向探討[D];西南大學;2005年
3 劉茜;多元文化課程的建構與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7年
4 劉穎潔;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謝琳;北京市京劇音樂地方課程社會運行機制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7 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姚冬琳;多元文化教育視域下穗港臺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內容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9 馬志穎;民族中小學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梅;北川羌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fā)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楊亞博;從民間美術教學看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fā)[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郝大偉;中學隱性德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鄧黎莉;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論對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牛波;民族貧困地區(qū)農村初中新課改地方適應性問題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何祥;新疆民族民間美術資源在高師美術課程中的應用及價值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燕;新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8 陸巧娟;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周亞敏;新疆“雙語”幼兒園地域特色藝術教育活動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易靜;校本課程《瀏陽名人研究》的開設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項賢明;回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劉鐵芳;生活意義的失落與當代教育的使命[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3 J.本特松,李慶;“生活—世界”教育學——西方教育學研究傳統(tǒng)的新視角[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4 康永久;“制度教育學”管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5 陸為群;;高校隱性課程與學校建設研究述評[J];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6 張青民;;內隱學習理論對語文有效教學的啟示[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7 李文閣;回歸現(xiàn)實生活世界——現(xiàn)代哲學的基本趨向[J];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8 李大健;;論高校隱性課程的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8年11期
9 劉濟良;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學;2001年02期
10 程廣文,顧泠沅,王建磐;論數(shù)學課堂與生活世界[J];教育科學;200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么加利;走向復雜:教育視角的轉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紹業(yè);高校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探究[J];湖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2 馬存芳;隱性課程研究述評[J];青海師專學報;2002年06期
3 陳滿;帥斌;;隱性課程對學生產生影響的作用機理探微——隱性課程建設相關理論系列研究之一[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09期
4 王光明,靳瑩,李維;關于“隱性課程”研究的迷茫與抉擇[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03期
5 黃忠興;;高校體育教師應對體育隱性課程的思考[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6期
6 雷剛;;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大學生培養(yǎng)[J];大學時代;2006年11期
7 湯曉玲;;論體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年08期
8 吳波;;論高校體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08期
9 趙鳳霞;楊勝來;;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J];山東體育科技;2007年03期
10 王君;吳甫超;陳壽忠;;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隱性課程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7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爍;宋德懋;祝世功;管又飛;;生理學隱性課程設計的探索[A];中國生理學會第十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2 解建中;;淺談化學教學中隱性課程的價值[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3 楊雪紅;;試論網(wǎng)絡教學中的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影響[A];“網(wǎng)絡時代的遠程開放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5 鄧仕鳴;廖先平;廖亞南;;“挖掘隱性課程德育功能,,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環(huán)境”課題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6 馮蘋;馬兵;周萬芳;朱世輝;張玲娟;;燒傷ICU護士?婆嘤栔须[性課程設置的初探[A];第7屆全國重癥監(jiān)護?谱o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唐發(fā)年;;高校英語隱性課程芻議[A];福建師范大學第八屆科技節(jié)老師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袁紅梅;[N];光明日報;2007年
2 唐代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張虹 馬曉蓉 周海燕 佟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4 徐亞康 貴州省鎮(zhèn)寧自治縣教育局副局長;[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山東省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學院院長 鄭洪利;[N];中國教育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史光孝;隱性課程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榮;大學隱性課程建設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祖霞;大學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3 金航;高職院校隱性課程開發(fā)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4 邢鐵志;論隱性課程的育人功能[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5 胡波;隱性課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馬麗;高校英語隱性課程開發(fā)研究[D];寧夏大學;2015年
7 趙瑞紅;生活化小學語文隱性課程開發(fā)研究[D];寧夏大學;2015年
8 張頔;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9 延立軍;高校隱性課程評價理論與實踐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0 劉衛(wèi)衛(wèi);生態(tài)文化視野下語文隱性課程的開發(fā)[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75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