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與重塑——明末以降來華傳教士對古希臘、羅馬史的階段性塑造及其轉(zhuǎn)變
發(fā)布時間:2022-10-08 19:36
明末以降來華西方傳教士對古希臘、羅馬史的塑造,除內(nèi)容不斷豐富外,還體現(xiàn)有諸多變化與特點。最初古典時代的歷史作為中世紀和教會史的鋪墊,籠罩在濃厚的神學色彩之下。著作者通過對歷史的剪裁和改造,一方面迎合中國本土的知識架構(gòu),另一方面借助歷史中的"神跡",達到論證基督教正當性和吸引信徒的目的。在此意義上,古希臘、羅馬史淪為神學思想與傳教活動的附庸。直到艾約瑟《希臘志略》《羅馬志略》的翻譯和創(chuàng)作中,這種神學史學的觀念才被取代。艾氏在將學術(shù)傳教作為推動西方近代科學成就在華傳播的策略的同時,亦將真正以希臘、羅馬自身為中心的歷史作品呈現(xiàn)在了中文讀者面前。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 《職方外紀》所見羅馬基督教化史
二 《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所見希臘羅馬帝王年表
三 艾約瑟的學術(shù)傳教策略與西方古典學的引入
結(jié)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翁加里亞”再考釋——《職方外紀》校釋獻疑一例[J]. 葉鋒.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4(01)
[2]“西學啟蒙叢書”中的西方史學及學界回應(yīng)[J]. 趙少峰.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3]晚清西學“匯編”與本土回應(yīng)[J]. 章清.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4]公元1到5世紀中國文獻中關(guān)于羅馬帝國的傳聞——以《后漢書·大秦傳》為中心的考察[J]. 林英. 古代文明. 2009(04)
[5]明清之際在華耶穌會士地理學漢文西書的天主教化傾向[J]. 梅曉娟,周曉光.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2)
[6]《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與西學東漸[J]. 鄭軍. 廣西社會科學. 2006(11)
[7]中西歷史之“會通”與中國史學的轉(zhuǎn)向[J]. 章清. 歷史研究. 2005(02)
[8]由宗教到世俗——以《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為中心[J]. 陳虹. 圖書館雜志. 2004(11)
[9]麥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 鄒振環(huán).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5)
[10]從《東西史記和合》看晚清基督新教傳入[J]. 朱丹瓊 ,王建宏. 華夏文化. 2002(02)
本文編號:3688304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 《職方外紀》所見羅馬基督教化史
二 《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所見希臘羅馬帝王年表
三 艾約瑟的學術(shù)傳教策略與西方古典學的引入
結(jié)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翁加里亞”再考釋——《職方外紀》校釋獻疑一例[J]. 葉鋒.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4(01)
[2]“西學啟蒙叢書”中的西方史學及學界回應(yīng)[J]. 趙少峰.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3]晚清西學“匯編”與本土回應(yīng)[J]. 章清.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4]公元1到5世紀中國文獻中關(guān)于羅馬帝國的傳聞——以《后漢書·大秦傳》為中心的考察[J]. 林英. 古代文明. 2009(04)
[5]明清之際在華耶穌會士地理學漢文西書的天主教化傾向[J]. 梅曉娟,周曉光.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2)
[6]《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與西學東漸[J]. 鄭軍. 廣西社會科學. 2006(11)
[7]中西歷史之“會通”與中國史學的轉(zhuǎn)向[J]. 章清. 歷史研究. 2005(02)
[8]由宗教到世俗——以《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為中心[J]. 陳虹. 圖書館雜志. 2004(11)
[9]麥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 鄒振環(huán).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5)
[10]從《東西史記和合》看晚清基督新教傳入[J]. 朱丹瓊 ,王建宏. 華夏文化. 2002(02)
本文編號:3688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6883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