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廓爾喀第三次侵藏戰(zhàn)爭
[Abstract]:Gurkha's third invasion of Tibet took place in 1855-1856, and finally signed the Treaty of Tibet, Gurkha. Through this unequal treaty, Gurkha obtained various privileges such as 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and special exemption from taxation in Tibet, which seriously damaged China's national sovereignty. Moreover, the treaty was executed in Tibet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1856-1956), and it was annulled only after the signing of a new treaty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in 1956.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domestic scholars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Referr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us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Nepalese scholars, this paper combs the background, causes, process and final results of this incident, and discusses the role of Britain in it.
【作者單位】: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學》編輯部;
【分類號】:K252;K56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坤新;;鄧小平西藏民族問題思想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2 葛艷玲;李世勇;;淺析蒙元與甘青藏族關系的建立及民族間的友好往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3 劉國武;袁世凱政府對藏政策初探[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4 劉國武;;民國時期英國支持和插手康藏糾紛的政策分析[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5 陳永剛;;古代會盟中的儀式是構建和諧社會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間會盟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6 張云;西藏歷史研究的責任與使命問題[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4年02期
7 張智丹;;論太平洋戰(zhàn)爭前夕英國對華政策的調整[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8 貢波扎西;;中尼邊境夏爾巴人和四川松潘夏爾瓦人的民俗學對比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康苗苗;;明代政府對川西藏族的管理[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4期
10 陳巖;;試論清朝中央政府及噶廈政府對俄的態(tài)度[J];重慶與世界;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達力扎布;;《清內(nèi)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評介[A];蒙古史研究(第十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元旦;藏族神話與《格薩爾》史詩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楊文法;熱貢賽姆耘宗教信仰類型與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余錦龍;中印關系中的西藏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黃西武;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少數(shù)民族參加國家代議機構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楊毛措;聶赤贊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金東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獻《黑頭凡人的起源》之漢譯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王曉晶;六世班禪進京史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卓么措;藏傳佛教藝術傳承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張永攀;英國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D];西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楊蘭蘭;宋元時期西藏止貢噶舉派歷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黃勐;中印藏南領土爭端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芳芳;云南迪慶藏族建筑門飾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5 唐彩梅;印度對“達賴流亡政府”的政策的新動向[D];暨南大學;2011年
6 王婷婷;西藏分裂主義與西姆拉會議[D];蘭州大學;2011年
7 謝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紀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歷史地名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盧俊德;印占中國領土東段地區(qū)歷史及現(xiàn)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馬丹丹;蒙藏委員會與蒙藏事務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曹培;和碩特蒙古在藏史事述論[D];西藏民族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析二戰(zhàn)結束后英軍參謀部機密文件《對西藏的軍事援助計劃書》[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彭蘇;第一個到達拉薩的英國人[J];世界文化;2000年03期
3 董繼民;近代英俄在亞洲的爭奪與“西藏問題”[J];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呂昭義;《中印邊界爭端始末》辨誤[J];文史精華;2002年10期
5 格奧爾吉·佐托夫;;希特勒的夢想納粹曾在西藏尋找“世界軸心”[J];北京紀事(紀實文摘);2007年02期
6 A·波波夫 ,王遠大;沙俄侵藏政策剖析①[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7 之由;俄英兩國在西藏問題上的首次交易[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8 王琛;印度就繼承英國在藏利益與西藏地方的交涉(1947—1949)[J];史學月刊;1998年06期
9 張秀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階段性質辨析[J];理論探討;1995年04期
10 劉耿生;“麥克馬洪線”與檔案版本陰謀[J];北京檔案;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全備;;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國與日美爭奪中國斗爭[A];中國現(xiàn)代史論叢(下)[C];1983年
2 施蔭昌;;英國工聯(lián)若干問題試析[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選[C];1981年
3 李曉玲;鄭強;;論斯巴達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鄔春芹;;《軍人權利法案》的歷史地位及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李鐵匠;;萬歷朝鮮之役真相[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嚴建強;;“中國熱”的法國特征及其解釋[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7 黃啟臣;;明清時期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孟慶龍;;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使用及其歷史影響[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下卷)[C];2005年
9 喬明順;;試論西屬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與英屬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區(qū)別[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10 王明星;;日本近代“征韓外交”再探[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俊揚;德國反思戰(zhàn)爭不忘教訓[N];中國國防報;2005年
2 陳萬金、韋 偉(整理);評說難忘的戰(zhàn)爭[N];解放軍報;2000年
3 喻曉;最后的莊園[N];社會科學報;2002年
4 李景衛(wèi);鑄就頑強的民族魂[N];人民日報;2004年
5 張柏聯(lián);讓文物遠離戰(zhàn)火[N];中國旅游報;2003年
6 ■本報主筆 許知遠■記 者 黃繼新;尼爾·福格森:帝國的興衰[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7 《學習時報》編輯部;落日的輝煌[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8 本報編輯部;落日的輝煌[N];學習時報;2000年
9 潭江;五萬華工死于歐戰(zhàn)[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10 王爾山;多佛城堡:聆聽海風和歷史的聲音[N];南方周末;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攀;英國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D];西北大學;2003年
2 趙秀榮;1500—1650年英國商業(yè)與商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王蓉霞;英國和日本在中國(1925—1931年)[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穎;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英國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許建英;近代英國和中國新疆(1840-1911)[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陳金鋒;近代早期英國書報審查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軍秀;英國對土耳其海峽政策的演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8 劉婧;德爾斐神諭與古希臘城邦[D];復旦大學;2009年
9 江立華;轉型期英國人口遷移與城市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10 魏建國;自由與法治[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翠;英國與尼翁會議——兼論三十年代中后期英國對意大利的外交政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章才;二十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英國福利國家面臨的問題及其改革[D];四川大學;2002年
3 郭永虎;美國對西藏分裂勢力的援助政策(1959—1969)[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秀紅;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英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3年
5 臧寶軍;英國商法的現(xiàn)代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桂玲;中英初始現(xiàn)代化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芮;12~16世紀英國鄉(xiāng)紳階層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道全;中世紀晚期英國大眾的經(jīng)濟水平與生活狀況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黃虎;近代早期英國商業(yè)精英階層來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馬亮;英國都鐸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472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4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