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初期日本對中國商業(yè)的調(diào)查
[Abstract]:Japan's domestic market is small, very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markets, especially for the nearest neighbor of the Chinese market. Since the early Meiji period, Japan has been collecting Chinese business information by various means, including sending official investigators, newspapers and newspapers, and even using private figures. These business information fo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economic policies to China, expand exports to Chin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o China's domestic business and foreign exports brought serious harm.
【作者單位】: 浙江財經(jīng)學院經(jīng)貿(mào)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近代駐華日本領事貿(mào)易報告的研究(項目號09YJC77007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279.29;K3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薩蘇;;搶購衛(wèi)生紙的日本人[J];讀者(原創(chuàng)版);2011年08期
2 馬嘯;;略論明治朝野重視教育的舉措及對日本近代化的影響[J];慶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3 呂玉新;;尊王敬幕:朱舜水、德川光國之水戶學——從體制上倡虛君理論的儒學先聲[J];政治思想史;2011年02期
4 李德新;周彥;;論日本當代右翼思潮的特點[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步平;;評《讀賣新聞》對日本戰(zhàn)爭責任的檢證[A];紀念七七事變爆發(fā)7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徐蕾;;福澤諭吉的中國體驗與國民國家形成的構(gòu)想[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4年
3 卞修躍;;歷史教科書問題:戰(zhàn)后日本國家的歷史認識[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1年卷[C];2001年
4 楊孔熾;;日本教育現(xiàn)代化的歷史起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張進山;;日本右翼勢力及其對日本內(nèi)外政策的影響[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上卷)[C];2005年
6 池享;;12—16世紀的日本社會使用中國銅幣的意義[A];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演講討論稿)[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曉微;《檢證戰(zhàn)爭責任》直面戰(zhàn)爭[N];文學報;2007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滿羿;二戰(zhàn)為何沒有打進日本[N];北京科技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許曉光;明治前期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2 樸婷姬;中國朝鮮族與在日朝鮮人社會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3 韓賓娜;日本歷史上的遷都與社會轉(zhuǎn)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鄭信哲;在日朝鮮人歷史及其現(xiàn)狀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普安;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根源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倩;1930年代日本侵華輿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金鳳;日本的對外擴張與財閥[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英;稻作文化與集團意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德林;巖倉使團與日本近代化[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金龍;社會結(jié)構(gòu)差異對中日早期現(xiàn)代化的影響[D];南昌大學;2008年
7 金美星;論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根源與實質(zhì)[D];延邊大學;2006年
8 張光新;“忠孝”道德在日本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變異[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9 劉紅巖;日本武士道與軍國主義關系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婷;流入日本的百濟、高句麗遺民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856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8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