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與近代日本航運勢力在中國的擴張——以長江航路為中心
本文選題:情報 + 近代日本; 參考:《安徽史學》2012年06期
【摘要】:日本歷來重視經濟情報的收集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就已經確立了制度化的國家情報體系,由政府和民間情報機構組成的情報網絡無孔不入,情報的收集直接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近代日本輪船航運勢力在中國的擴張和滲透就是直接建立在其嚴密而高效的情報活動基礎之上的。本文以長江航路的調查和擴張為例,論述了積極的情報活動是日本航運勢力在中國快速擴張的重要原因。
[Abstract]:Japan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llection of economic intelligence. Prior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an institutionalized n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telligence network composed of government and civilian intelligence agencies was ubiquitous. The gathering of information direc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expansion and penetration of modern Japanese ship shipping power in China is based on its strict and efficient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rou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active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rapid expansion of Japanese shipping forces in China.
【作者單位】: 浙江財經學院經貿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近代駐華日本領事貿易報告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09YJC770070
【分類號】:K313;F55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力;;近代日本領事館對華經濟調查探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小軍;;試論日本航運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官民協(xié)作[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盧明;淺談EDI技術在我國航運業(yè)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2000年06期
3 ;航運業(yè)是香港經濟的強力支柱[J];水路運輸文摘;2003年Z1期
4 ;經濟強勁增長惠澤2003航運業(yè)[J];水路運輸文摘;2003年Z1期
5 趙靖;;今年航運費將保持較高水平[J];市場周刊(新物流);2007年03期
6 張茜;;DNV力推綠色航運[J];中國遠洋航務;2007年09期
7 胡勇軍;;我國航運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中國市場;2008年10期
8 ;第二屆航運科技國際峰會即將隆重舉行——高效、安全、環(huán)保[J];世界海運;2008年02期
9 ;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多國航運業(yè)[J];船艇;2008年22期
10 ;2013年前航運業(yè)難復蘇[J];船艇;2008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中磊;黃劍明;;深入推進《防污條例》,初探大榭轄區(qū)油碼頭安全防污聯(lián)動機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琪;;沿江開發(fā)中江蘇航運業(yè)的發(fā)展思考[A];中國航海學會——2004年度學術交流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3 王琪;;沿江開發(fā)中江蘇航運業(yè)的發(fā)展思考[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長三角港口航運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彭家敏;張京梅;;淺談內河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前景[A];湖北省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動論文集[C];2005年
5 朱大綬;;香港港口與航運業(yè)發(fā)展的簡要情況[A];中國航海學會優(yōu)秀論文文摘及學術會議論文目次匯編(1990—1991)[C];1992年
6 張錦;雋海民;;船舶及港口防污染與現(xiàn)代物流的經濟相關性探討[A];船舶防污染經濟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張黛妮;;淺析影響我國航運業(yè)發(fā)展的若干因素及對策[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2007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冷發(fā)旺;;當前北江航運發(fā)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A];第二屆廣東海事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前言[A];中國航海學會通信導航專業(yè)委員會2003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汪傳旭;劉大昒;;我國航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及其對策的探討[A];中國航海學會1997年度學術交流會優(yōu)秀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杰躍邋宋兵;寧波航運業(yè)“抱團御寒”[N];中國水運報;2008年
2 記者 焦紅霞;航運業(yè)明年或迎來低谷[N];中國改革報;2008年
3 屠明星 高江虹;港口航運業(yè)危機中回望:從斷臂自救到伺機抄底[N];中國貿易報;2008年
4 本報駐滬記者 趙虎 羅強;航運業(yè) 何日抹去危機陰影[N];中國水運報;2009年
5 李倫;寧波:抓住港口航運業(yè)發(fā)展的時代機遇[N];寧波日報;2009年
6 特約記者 沈鵬;浙江海事:精細監(jiān)管 服務航運業(yè)[N];中國交通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高江虹;航運業(yè)溫度仍在零度以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8 記者 邵麗蓉;航運業(yè)薪酬增長強勁[N];人才市場報;2009年
9 周琳 何欣榮;航運業(yè)調結構三大關鍵詞[N];中國信息報;2010年
10 CUBN記者 溫藝晗;供求失衡航運業(yè)難回黃金時代[N];中國聯(lián)合商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發(fā)展軌跡[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文春美;近代日本農業(yè)問題與政黨內閣的農業(yè)政策:淺析政黨政治失敗重要原因之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田雪梅;近代日本國民的鑄造:從明治到大正[D];復旦大學;2011年
4 陳偉;近代日本的藩閥政黨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學校的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6 仝利民;日本護理保險制度及其對上海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智瑞芝;區(qū)域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日本大學衍生企業(y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泊功;日本式的東方學話語—近代日本漢學與中國游記[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韓娜;中日中小企業(yè)基本政策法規(guī)比較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10 田愛麗;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制度研究及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華;近代日本東亞戰(zhàn)略的演變及其成因[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2 邱青媛;金融危機下我國航運業(yè)的風險傳導及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先成;我國航運業(yè)低碳綠色發(fā)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4 向玫;金融工具在航運業(yè)的發(fā)展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吳楠;日本對華ODA政策與中日關系[D];吉林大學;2006年
6 陳巧;日英同盟與日本的對外擴張[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巧玲;中日對外援助的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8 仇松杏;日清汽船株式會社論析(1907-1939)[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謝俊才;從三角關系視角看中國—東盟—日本關系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8年
10 賈嘉;中日醫(yī)療保險法制度差異比較的法理分析[D];山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577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5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