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在蘇聯(lián)成敗中的影響
本文選題:資本主義社會 + 社會主義制度 ; 參考:《人民論壇》2013年18期
【摘要】:從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的發(fā)展看,走在世界前列的是那些率先建立資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國家,對于后起的俄日等國而言,如何對待先發(fā)國家,如何找到適合本國的發(fā)展之路,是其能否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條件。俄國作為一個后起國家,學習并趕超西方,曾是其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在此過程中,俄國既有成功經(jīng)驗,更有失敗教訓。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本來是在落后的俄國建立起來的,但蘇共長期固步自封,導致蘇聯(lián)最終發(fā)生嚴重危機,國家解體。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since modern times,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those countries that took the lead in establishing capitalis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For countries such as Russia and Japan, how to treat the first-mover countries and how to find the right way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Is whether it can become a world power important conditions. Russia, as a late country, studied and overtook the West, which was an important goal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Russia has both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Socialism in the Soviet Union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backward Russia, but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had long been self-contained, leading to the Soviet Union finally a serious crisis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y.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
【分類號】:D61;K51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天虹;;震動世界的綱領——談談蘇共二十一次代表大會的國際影響[J];江漢論壇;1959年03期
2 李潤明;;俄共對蘇聯(lián)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評價和反思[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3 姜躍;;居危何以思安[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年08期
4 趙曜;;蘇聯(lián)劇變和解體的根本原因是內(nèi)部出了問題——蘇共亡黨、蘇聯(lián)解體20年后的思考[J];紅旗文稿;2011年11期
5 郝宇青;;蘇共執(zhí)政的舊社會“負面合法性”的功能及其限度[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維·彼·波伐良也夫;;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續(xù)完)[J];歷史教學問題;1958年05期
7 張英崗;;淺析蘇聯(lián)社會主義演變的原因[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8年07期
8 張飛岸;;蘇聯(lián)解體與社會主義的未來——“蘇聯(lián)解體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05期
9 米·伊·科京;李俊升;張樹華;;蘇聯(lián)解體、蘇共失敗的原因[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09期
10 潘正祥;許正華;;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社會心態(tài)的演化[J];理論界;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澤森;;根本原因在于無視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改革開放[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蒲國良;;十五年來關于蘇聯(lián)劇變原因的討論[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3 左鳳榮;;蘇聯(lián)在民主政治建設上的教訓——為紀念十月革命90周年而作[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建新;;關于蘇聯(lián)解體的再思考[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5 軒傳樹;;蘇東劇變反思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A];改革開放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玉林;;試論一九一七年俄國二月革命后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形成[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7 朱勝良;;蘇共在社會發(fā)展階段上的演變及啟示[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深化企業(yè)改革[C];1987年
8 思源;;中蘇社會主義改造的經(jīng)驗和教訓[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9 唐寶林;;托洛茨基與第一次國共合作——兼論斯大林與托洛茨基關于中國大革命的爭論[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10 姚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蘇聯(lián)發(fā)展道路的影響[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聞一;十月革命時期的“蘇維!盵N];學習時報;2007年
2 聞一;“榮譽法庭”——為蘇維埃愛國主義而戰(zhàn)(下)[N];學習時報;2007年
3 每文;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俄羅斯[N];學習時報;2006年
4 聞一;降低物價的許諾和現(xiàn)實[N];學習時報;2005年
5 聞一;“蘇維埃宮”為什么沒有建造起來?[N];南方周末;2005年
6 于沛;世界文明進程中的全球史[N];光明日報;2007年
7 巴州二中 丁煒;淺談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N];巴音郭楞日報;2008年
8 大衛(wèi)·科茨 馬薩諸塞大學阿姆斯特分校、上海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 陳承新 譯;蘇聯(lián)解體與當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聞一;“正”“反”之間求真理[N];北京日報;2007年
10 張樹華;蘇聯(lián)解體與戈爾巴喬夫“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克寧;蘇共執(zhí)政時期意識形態(tài)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2 李國宏;列寧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與實踐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郭永勝;蘇聯(lián)“持不同政見者運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趙鶴梅;蘇聯(lián)官僚特權階層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麗;論赫魯曉夫時期的干部制度改革[D];吉林大學;2006年
2 李興鋒;論蘇聯(lián)文學在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演變中的作用[D];中南大學;2009年
3 張鉞;論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蘇共話語權的喪失[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4 張慧珍;1917年俄國革命中的孟什維克[D];蘇州科技學院;2008年
5 施楠;試論中古晚期英國農(nóng)民的家庭儲蓄與保障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達;論列寧關于俄國土地制度變革的思想[D];山東大學;2007年
7 王宇絢;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人力培訓政策與充分就業(yè)[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董怡平;20世紀60年代美國反文化運動的反傳統(tǒng)性[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思;都鐸王朝晚期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互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張揚;中世紀晚期歐洲軍事領域內(nèi)的火藥革命[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062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0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