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西方哲學史_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經驗借鑒
本文關鍵詞: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經驗借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2 0 1 3年第 5期總第 2 6 5期
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e a s t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NO.5 2 O1 3 Su m NO. 2 65
【西方哲學中國化歷程及經驗教訓研究】
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經驗借鑒 謝昌飛 (吉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 3 0 1 1 7 )
[摘要]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研究需要在于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相互比照中加以審視。馬 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已經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無論是在哲學理論形態(tài)的建構還是在哲學研究范式
的更新上,借鑒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對“中國化”的理解方式,吸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獨特經驗,辨 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異同,從而為西方哲學中國化提供啟示。
[關鍵詞]西方哲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經驗借鑒[中圖分類號]B 5; B 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 0 0 1—6 2 0 1 ( 2 0 1 3 ) 0 5—0 0 1 4—0 4
西方哲學中國化是近些年來理論界對西方哲學研究的新范式,代表中國哲學界的主體意識覺醒和主體精神自覺下的西方哲學研究的新狀況,,對理論界展開西方哲學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具有新的啟示意義。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異同,進而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西方哲學中國化的思想啟示,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并踐行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研究范式。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首先不等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一概念。“‘馬克思主義哲學中
國化’命題所強調的是作為一種外來文化的馬克 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本土化并由此創(chuàng)造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和結果!盵 2 ‘馬克思主義在 中國”突出空間性和地域性特征,表達馬克思主
義哲學原本是外在于中國國界、黨派、學術和政治話語之外的異質事物,如今通過空間的傳遞
而 突破限制并于歷史的中國現(xiàn)當代的時間維度相互結合構成的新狀況——“在中國”【 3]!霸凇边@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 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 度! _ 1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一種理論在另
一
詞語集中表達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的
關系:兩者沒有實質上的空間同一,而是兩個外
在的東西的生硬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中國社會來說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他者”。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則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雖然是外來的、異質的“他者”,但“中國化”是這一“他者”與中國這一“主體”相互融通的過程,“化”就
外一種文化形態(tài)當中成功成長起來的典型案例。 其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將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理論的深刻性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尋求到了一致和共識;二是將馬克思
主義所具有的批判性與中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和現(xiàn)實狀況相互結合,使其呈現(xiàn)為對特殊性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解答。兩者的統(tǒng)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 化既秉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意蘊,又具有了中國化的風范。
不簡單是一個戰(zhàn)勝另一個、一個克服另一個,而 是“內化”的過程,是中國社會將馬克思主義哲學
內化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不但具有 空間上的一致,甚至具有歷史文化上的一致。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代表了作為一種外來
[收稿日期]2 0 1 2—0 4—0 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1 2&Z D 1 2 1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 0 1 1 B 5 7 ) [作者簡介]謝昌飛 ( 1 9 8 2~),男,重慶南岸區(qū)人,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吉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1 4
本文關鍵詞:西方哲學中國化的經驗借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9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