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波羅的海之戰(zhàn)的重要歷史價值——基于法國國家檔案館與外交部檔案館所藏檔案的探討
本文選題:波羅的海 + 法英聯(lián)合艦隊 ; 參考:《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19世紀中期,發(fā)生了一場歐洲范圍的巨大沖突,引發(fā)了歐洲北部至中近東的廣大地域的戰(zhàn)事。人們比較熟悉克里木戰(zhàn)爭,但是幾乎不了解1854年波羅的海戰(zhàn)爭。實際上,1854年的波羅的海戰(zhàn)爭也是這一場大沖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地表明:法英兩國為了謀求歐洲的優(yōu)勢,曾以軍事力量直逼俄羅斯帝國的心臟。無疑,波羅的海戰(zhàn)爭嚴重地打擊了這個帝國的軍事威望與國際聲譽。因此,必須加強對于1854年波羅的海戰(zhàn)爭的研究,才能深刻認識當時歐洲列強法英與俄羅斯之間的大沖突的實際狀況與真正意義。
[Abstract]:In the mid-19th century, there was a great European-wide conflict, sparking a great war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middle-east of Europe.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e Crimean War, but hardly understand the Baltic War of 1854.In fact, the Baltic War of 1854 wa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great conflict. It showed directly that France and Britain had attacked the heart of the Russian Empire with military force in order to seek European superiority.Undoubtedly, the Baltic War dealt a severe blow to the empire's military prestige and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Baltic War of 1854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real significance of the great conflict between the European powers, France, Britain and Russia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56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華榕;克里木戰(zhàn)爭與外交斗爭[J];史學月刊;198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秀華;;工業(yè)社會休閑異化批判[J];黃海學術論壇;2010年01期
2 王征;;審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毛華濱;;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價值論思考——兼論社會規(guī)律的客觀性[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賈麗;;民事訴訟視野內的婦女合法權益保護[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張玉;;淺談增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實效性——從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郭曉祿;;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王永峰;;從生產力理論看人與自然和諧的條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曾銀慧;;無奈的選擇與啟示——也談鄧小平的“摸著石頭過河”[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魏光奇;小說在社會史研究中的史料價值[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10 樊大為;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和特征[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東紅;王國壇;;奧林匹克精神與和諧社會的契合[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高國希;;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晏輝;;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之間:傳統(tǒng)倫理的現(xiàn)代境遇[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4 劉建榮;;公共秩序——人類德性與理性之維[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5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6 陳進華;;中韓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較研究[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7 楊明;張偉;;也談社會公共倫理——基于個體社會角色的一種思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8 朱金瑞;全榮花;;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的倫理意蘊[A];第16回韓中倫理學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春萍;葉幸男;;中華民族精神與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湯海艷;;禮儀與和諧社會的構建[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曉霞;中國基層公務員素質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邸笑飛;;俄羅斯帝國的最后身影[J];看歷史;2010年11期
2 馮小涓;;情場失意的彼得大帝[J];視野;2008年08期
3 蔡秉頎,樊鴻臣;拿破侖三世的沉浮與當時的社會思潮[J];歷史教學;1997年12期
4 梁麗梅;波羅的海的“泰坦尼克”[J];世界博覽;2005年01期
5 郭華榕;拿破侖三世的經(jīng)濟治國政策[J];史學月刊;1990年04期
6 崔春青;女皇與人才[J];閱讀與寫作;2002年03期
7 宋海洋;;榮耀與盛名之下的拿破侖[J];紫禁城;2008年04期
8 彭運潮;論俄羅斯帝國的建立及其文化特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2期
9 謝清溪;從強硬到妥協(xié)──二戰(zhàn)期間英、美在波羅的海三國問題上的對蘇外交[J];史學月刊;1995年02期
10 石琳;DNA揭露世紀懸案——俄國末代皇室的真假遺孤[J];健康之路;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樊明方;;1912年《俄蒙協(xié)約》及俄蒙《商務專條》之簽訂[A];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xiàn)實[C];2003年
2 曲延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意識形態(tài)還是生存方式[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Е.А.別洛夫;С.Г.盧加寧;陳春華;;關于《蒙古人民共和國史》一書中蒙古問題的論點[A];蒙古史研究(第九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葛新生;俄羅斯中央集權的加強和頻繁的對外戰(zhàn)爭[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俄] 亞歷山大·戈洛夫科夫 著 李興耕 摘譯;十五年后的總結[N];社會科學報;2007年
3 世界史所 沈永興;美國內戰(zhàn)與英法制造“兩上美國”的陰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王康;救贖、悲劇與啟示[N];南方周末;2007年
5 書評人 陶媛媛;梁贊諾夫斯基:書寫關于俄羅斯的一切[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6 胡忠良;行會的力量[N];中國檔案報;2003年
7 陳仲權;在歷史的脈絡中感悟戰(zhàn)略思維[N];戰(zhàn)士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孟君;19世紀至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的民族政策[D];吉林大學;2009年
2 沈影;蘇聯(lián)領土擴張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劉忠桂;西方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下的俄國革命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家莉;中世紀北方十字軍初探[D];內蒙古大學;2006年
2 張彥剛;理查德·柯布登與1860年英法商約[D];蘇州科技學院;2011年
3 曹令軍;論漢薩同盟的興衰[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立堅;商路變化與西歐經(jīng)濟從中世紀向近代轉型[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何華;俄國募兵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武紅旗;克里米亞戰(zhàn)爭前歐洲列強的外交博弈[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孟祥民;彼得一世時期的世俗教育[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鋒;蘇聯(lián)在羅馬尼亞駐軍研究(1944-1958)[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崔健;金帳汗國的興亡及其對俄國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殷欣;從甲午戰(zhàn)爭到日俄戰(zhàn)爭:俄國遠東政的嬗變(1895-1904)[D];南京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62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6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