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2010年
本文關鍵詞:文學本質(zhì)觀:歷史審視與當代重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2010年
化解“豐富的痛苦”——編寫12部教材的體會
王一川
【摘要】:本文根據(jù)作者編撰12部高校教材的體會,提出理論課程教材編者的新思路。鑒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新變化,理論課程教材需要從提高型轉(zhuǎn)向普及型,可遵循"專前易"三字原則,在內(nèi)容設置上探索"非節(jié)化"方案,尋求當代性與傳統(tǒng)性的交融,特別是化解因信息量過繁帶來的"豐富的痛苦"。
【作者單位】:
【分類號】:G642
【正文快照】:
大學教師的職責固然在教書、治學,但同時也在編教材。當大學生置身于知識的海洋而仿徨無助時,教材或許正是他的無所不在的熟練而親切的領航員、護航員或伴航員。一部理想的教材,應當能夠引領大學生由淺入深、化繁為簡、變難為易,遵循知識與智慧的理路而穩(wěn)步升入學術殿堂。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珍;;論大眾文化時代歷史類圖書的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2 苗潤蓮;時艷琴;李梅;;北京農(nóng)業(yè)旅游中的創(chuàng)意設計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5期
3 徐凱;;文論轉(zhuǎn)化中的古詩話研究——兼評《中國古詩話批評論綱》[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呂漢卿;宋文靜;劉妮娜;;新視野下對文學理論生產(chǎn)的審視與觀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5 肖強;;文化與文化市場之管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呂美云;;云在青天水在瓶——論《水鳥》的人性美及其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7 劉倫里;;論中國災難題材電視劇的存在問題與出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8 逄錦鳳;;從女性主義角度淺析《又來了,愛情》中女主人公凄楚破碎的愛情[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9 鐘艷如;;從《星光大道》中尋找電視文化發(fā)展的有利途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劉雪靜;沈素敏;;試論蘊藏在當代小說中的文學典型[J];保定職業(yè)技術學院;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賈雪麗;;論廣告文化中的道德問題[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李冰;;談當代群眾文化與公共文化服務[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3 湯瑤;;《蠅王》男權社會里被沉默的女性聲音[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郭躍輝;;新時期外來文論教材對我國文學理論觀念的影響[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5 張瑩;倪承英;;馮小剛賀歲片產(chǎn)生背景及傳播策略[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錢中文;;三十年間[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7 張進;;活態(tài)文化及其對文藝學的挑戰(zhàn)[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8 宋菲;;初探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的構建[A];山東圖書館學刊——2011年“圖書館社會責任”專輯[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才剛;數(shù)字化生存與文學語言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強;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楊建國;審美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雅各布森詩學[D];南京大學;2011年
6 李自雄;文學本質(zhì)觀:歷史審視與當代重建[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煒;俗世之鏡—臺灣綜藝節(jié)目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杜曉紅;電視文化中的“快感”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易圖強;新中國暢銷書歷史嬗變及其與時代變遷關系研究(1949.10-1989.5)[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紅梅;電視場對學術場的介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聞鶯;當前我國體育新聞倫理學術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璐;解讀中國電視場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娛樂[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許麗莎;塔·托爾斯泰婭長篇小說《野貓精》詩學特征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偉;《語絲》的現(xiàn)代性追求[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呂文杰;海巖小說與影視的互動[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董文靜;論影像闡釋對小說的提升[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陳琦;大眾文化敘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牛欣;新時期以來張愛玲形象的重構[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何淼;他(她)與他(她)的舞臺[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韋繼豐;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打工詩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培臣;;淺論高校教材的管理與建設[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6期
2 黃旸楊;秦荔;;高校教材采購活動中商業(yè)賄賂的表現(xiàn)與治理對策[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11期
3 吳澤球;;高校教材滯后過時現(xiàn)象分析及對策[J];高教論壇;2008年01期
4 周義軍;;關于建立高校教材評價體系的思考[J];現(xiàn)代出版;2011年03期
5 楊達壽;;談談 高校教材的余缺調(diào)劑[J];教材通訊;1989年04期
6 張士杰,林家棟;;以《高校教材工作規(guī)程》為準繩提高教材管理水平[J];教材通訊;1993年03期
7 張愛萍;談談高校教材的建設和管理[J];許昌師專學報;1995年03期
8 周范林;高校教材檔案庫的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0年04期
9 羅忠民;;高校教材工作評估初探[J];社科與經(jīng)濟信息;2000年01期
10 鄭公望;試論高校教材工作的創(chuàng)新[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士慶;蘇猛;李風平;;論市場經(jīng)濟對中國高校教材的影響[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2 王一川;;化解“豐富的痛苦”——編寫12部教材的體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3 羅祥云;閻永紅;徐立軍;;關于高校教材工作改革的思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商報記者 王東;[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2 龍仕林;[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3 整理 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笥浾? 文冀;[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4年
4 楊新玲 李志剛;[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于京玄;[N];西安日報;2004年
6 何明星;[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7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周蔚華;[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商報記者 劉海穎 整理;高校教材市場 新學年新變化新服務[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9 渾燕珍;[N];中國圖書商報;2009年
10 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笥浾? 劉海穎;[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春成;高校教材營銷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2 馬紅兵;完全學分制下高校教材庫存管理模式與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文學本質(zhì)觀:歷史審視與當代重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2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