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隊“非黨化”的歷史悲劇
本文關鍵詞: 軍隊 蘇共 空降兵 戈爾巴喬夫 新思維 蘇聯解體 葉利欽 部隊 斯大林 莫斯科 出處:《紅旗文稿》2013年1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近20萬布爾什維克黨員領導不足3萬人的工人赤衛(wèi)隊和革命士兵,奪取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擁有200多萬黨員的蘇共領導人民,戰(zhàn)勝了德國法西斯;70多年后,擁有近2000萬黨員和530萬軍隊
[Abstract]:In 1917, during the October Revolution, nearly 200,000 Bolshevik Party members led less than 30,000 workers, Red Guard and revolutionary soldiers, seized power and established a socialist stat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with more than 2 million members, led the people and defeated the German fascists. More than 70 years later, there were nearly 20 million Party members and 5.3 million troops.
【作者單位】: 廣州軍區(qū)某集團軍;
【分類號】:E512;K512.5
【正文快照】: 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近20萬布爾什維克黨員領導不足3萬人的工人赤衛(wèi)隊和革命士兵,奪取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擁有200多萬黨員的蘇共領導人民,戰(zhàn)勝了德國法西斯;70多年后,擁有近2000萬黨員和530萬軍隊(其中軍官130萬)的蘇共卻自我否定、自我繳械,喪失政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雪;;蘇聯解體最后兩天[J];金秋;2007年04期
2 白雪;;親歷蘇聯解體[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08年05期
3 陳為人;;蘇聯解體:克雷洛夫寓言的現代版[J];同舟共進;2011年05期
4 宋以敏;;蘇聯是這樣終結的——《莫斯科的冬與春》一書介紹[J];世界知識;1994年11期
5 上譯;;葉利欽如何打擊重要政敵[J];領導文萃;2008年23期
6 于洪君;;三個人解散一個超級大國[J];決策與信息;2007年06期
7 白雪;;蘇聯解體的最后兩天[J];黨建;2007年04期
8 郭力;史哲;姚佳威;;葉利欽——摧毀蘇聯的人,,走了[J];北京紀事(紀實文摘);2007年06期
9 白雪;;葉利欽兩天決定蘇聯解體[J];報刊薈萃;2009年06期
10 白雪;;餐桌上決定蘇聯解體[J];雨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新;;關于蘇聯解體的再思考[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2 李慎明;;蘇共的蛻化變質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A];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論文選編(下冊)[C];2011年
3 吳非;;蘇聯解體與媒體轉型[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欒文蓮;;運用唯物史觀基本觀點評析蘇聯解體[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秦龍;;論蘇聯解體的原因和歷史教訓[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張樹華;;裂變、失敗與崩潰——蘇聯政治改革與民主化的教訓[A];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論文選編(下冊)[C];2011年
7 蒲國良;;十五年來關于蘇聯劇變原因的討論[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8 張傳鶴;;前蘇聯和俄羅斯民主社會主義者們的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蘇聯解體十七年祭[A];改革開放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吳恩遠;;蘇聯“大清洗”問題爭辯的癥結及其意義[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10 趙曜;;蘇聯劇變和解體緣自內部——蘇共亡黨、蘇聯解體20年后的思考[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長斌;值得研究的一本書[N];學習時報;2007年
2 巴州二中 丁煒;淺談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N];巴音郭楞日報;2008年
3 張樹華;蘇聯解體與戈爾巴喬夫“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肖楓;如何看待蘇共變質?(下)[N];學習時報;2011年
5 于福堅;大國之殤:蘇聯解體背后的民族主義因素(下)[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蘇聯解體原因剖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7 世科;葛新生:蘇聯劇變研究中的若干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林躍勤;社會和諧發(fā)展離不開合理而有效的社會政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德米特里·格奧爾吉耶維奇·諾維科夫 俄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成員書記 馮育民 譯;蘇聯崩潰的原因:俄羅斯國內爭論的若干結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深入剖析蘇聯解體因果教訓 準確把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fā)展趨勢[N];光明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鶴梅;蘇聯官僚特權階層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張曉校;羅馬軍隊與帝位嬗遞[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卿孟軍;從列寧到戈爾巴喬夫:蘇共公信力形成與喪失的邏輯[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玉寶;早期蘇聯核計劃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盧坤;辯證法與“解體”的政治[D];華僑大學;2012年
6 汪金國;現代中亞社會發(fā)展狀況與趨勢研究[D];蘭州大學;2003年
7 李海平;美國內戰(zhàn)中的軍事體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振海;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宗教政策及其影響(1985-1991)[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馮佩成;蘇聯干部制度的形成、發(fā)展與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鈕維敢;東亞冷戰(zhàn)遺留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大維;古羅馬帝國軍隊的警察職能[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耿志;從1941-1942年蘇聯領土上波蘭軍隊的組建和撤離看戰(zhàn)時初期盟國間的合作與沖突[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許釗;戈爾巴喬夫改革與蘇聯解體的關系分析與思考[D];蘭州大學;2012年
4 肖純榮;論早期伽色尼王朝[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5 趙雪芬;論羅馬帝國前期的皇位繼承制度[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飛;蘇共黨內特權階層對蘇聯解體的影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王連文;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美國對蘇聯軟權力戰(zhàn)略探析[D];外交學院;2009年
8 江名;蘇聯解體原因的國際政治學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何萍;“政治參與爆炸”與蘇聯劇變[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鉞;論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蘇共話語權的喪失[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本文編號:1446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