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18:35
本文關鍵詞: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更多相關文章: 奧運會 無形文化遺產 傳承與創(chuàng)新
【摘要】:隨著奧林匹克運動在全世界的迅速發(fā)展,奧運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受矚目、最盛大的體育盛會,每一屆奧運會的舉辦,舉辦城市都會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奧運會帶給舉辦城市和舉辦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從最初的沒有國家愿意出資舉辦奧運會,到奧運會開始為舉辦城市帶來經濟利益,再發(fā)展到現(xiàn)在,奧運會給舉辦城市的各個領域都帶來積極作用,奧運會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可以迅速發(fā)展的手段。國際奧委會同樣開始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認為應該將奧運會留給舉辦城市的奧運遺產保存下來,傳承下去。于是國際奧委會在2002年召開了有關奧運會遺產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上總結了1984到2000年每屆奧運會在不同領域上的遺產,自此,奧運會舉辦國越來越重視奧運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我國有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奧運會和青奧會的國家。通過申辦、籌辦、舉辦北京奧運會和南京青奧會,給我國留下了豐富的奧運無形文化遺產。在這個絕好的機遇面前,我們要積極做好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并且在傳承中,結合我國發(fā)展方向以及當前的社會發(fā)展情況,讓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內容與時俱進。做好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工作,不僅有利于奧林匹克運動自身的發(fā)展,更有利于我國社會和諧的發(fā)展,從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目標的實現(xiàn)。本研究依據遺產學、政府管理、新媒體技術應用、奧林匹克學中的交叉理論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案例分析法對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概念、內容和特點進行了分析,通過借鑒其他奧運會和青奧會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對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在借鑒前奧運會和青奧會經驗的基礎上,本研究將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分為的政治遺產、經濟遺產、教育遺產、體育遺產、思想遺產、運作模式遺產、儀式遺產和志愿服務意識塑造,并對這些遺產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對于這些豐富的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主要從三大方面進行:首先是政府方面,要切實做好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評估工作,建立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傳承的監(jiān)督管理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完善競技體育相關體系以及大力發(fā)展我國的大眾體育、學校體育;在學校方面,切實落實陽光體育活動,將奧林匹克示范校長久的發(fā)展下去,將奧林匹克教育與學校體育教育相結合。最后還要加強對體育教師文化素養(yǎng)的培訓;在社會方面,要積極組織大眾體育活動并且加強宣傳教育活動。在傳承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利用當代先進的媒體技術,讓無形文化遺產更完整的傳承下去。
【關鍵詞】:奧運會 無形文化遺產 傳承與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122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選題依據與意義10-12
- 2 文獻綜述12-18
- 2.1 遺產概念的研究綜述12-13
- 2.1.1 國外相關研究綜述12
- 2.1.2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12-13
- 2.2 無形文化遺產研究綜述13-14
- 2.3 奧運遺產的研究綜述14-16
- 2.3.1 國外相關研究綜述14-15
- 2.3.2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15-16
- 2.4 奧運遺產傳承的研究綜述16-18
- 3 研究目標、研究對象、研究方法18-20
- 3.1.研究目標18-19
- 3.2 研究對象19
- 3.3 研究方法19-20
- 3.3.1 文獻資料法19
- 3.3.2 專家訪談法19
- 3.3.3 案例分析法19-20
- 4 研究結果與分析20-48
- 4.1 奧運遺產的內涵20
- 4.2 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內涵20
- 4.3 往屆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案例分析20-23
- 4.3.1 洛杉磯奧運會20-21
- 4.3.2 漢城奧運會21
- 4.3.3 悉尼奧運會21-22
- 4.3.4 雅典奧運會22
- 4.3.5 新加坡青奧會22-23
- 4.4 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界定23
- 4.5 奧林匹克運動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23-26
- 4.5.1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申辦和籌辦24-25
- 4.5.2 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申辦到籌辦25-26
- 4.6 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類別26-38
- 4.6.1 政治遺產26-29
- 4.6.2 經濟遺產29
- 4.6.3 教育遺產29-31
- 4.6.4 體育遺產31-33
- 4.6.5 思想遺產33-35
- 4.6.6 儀式遺產35-37
- 4.6.7 公私合作的運作模式遺產37-38
- 4.6.8 志愿服務意識遺產38
- 4.7 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特征38-39
- 4.7.1 獨特性38-39
- 4.7.2 流變性39
- 4.7.3 創(chuàng)新性39
- 4.8 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39-48
- 4.8.1 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傳承的基本原則39-41
- 4.8.2 我國奧運會無形文化遺產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對策41-48
- 5 結論與建議48-50
- 5.1 研究結論48-49
- 5.2 建議49-50
- 致謝50-51
- 參考文獻51-56
- 附件56
本文編號:972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7220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