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本文關鍵詞:論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摘要】:中西文化沖突與融合是異質文化交往過程中兩種必然現(xiàn)象。中西文化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文化價值沖突、語言沖突、經濟文化沖突及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沖突,而文化融合是中西文化沖突的必然結果。促進中西文化融合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提升文化認同感,尋求異質文化之間的對話與溝通,積極實施"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性,大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
【關鍵詞】: 中西文化 沖突 融合
【基金】: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研究”(項目編號:12ZD003) 博士后基金第57批面上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5M57146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04
【正文快照】: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推進,中西文化之間的接觸、磨擦、碰撞與交流早己突破、超越地域空間的限制。進一步明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的內在關系,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文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安民;文化融合論綱[J];思想戰(zhàn)線;1993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奇葆;;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N];光明日報;201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超民;鄧露;;論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沈陽干部學刊;2016年02期
2 鄭麗勇;閔學勤;;融合與變遷:國際視野下文化現(xiàn)代化及其啟示[J];中國出版;2014年01期
3 段友文;張鑫;;多元文化視野下邊關古鎮(zhèn)保護模式研究——以山西右玉縣右衛(wèi)鎮(zhèn)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4 楊娟;;蒂姆·溫頓《鄰居們》中的文化融合[J];電影評介;2009年06期
5 張科;;和而不同:論青海多民族文化的鼎立與互動[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6 李安民;論民俗的融合[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怡;;文化本質范疇的厘定與文化理論的科學性[J];江漢論壇;2011年10期
2 李權時;;論文化本質[J];學術研究;1991年06期
3 周玉國;文化需要市場,也需要引導[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5期
4 史少博;文化與哲學[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5 李德順;文化:跨世紀的話題[J];新視野;2000年01期
6 關飛進;;先進文化的基本特征[J];粵海風;2000年04期
7 高飛樂;論文化的本質規(guī)定[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5期
8 曾小華;文化、制度與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2期
9 王理;《讀火》讀出文化[J];河南消防;2002年09期
10 周偉權;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對先進文化的認識[J];寧夏黨校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振斌;;文化的本質與美學理論建構[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潘春躍;樊玉然;李雨靜;;我國現(xiàn)代鹽文化之我見——也談我國鹽文化的理論范式[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六輯)[C];2013年
3 趙立彬;;從“文化”到“文化學”:一門新學科在中國的經歷[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麗;;文化公共性與公共性文化建設[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薛永武;;文化研究·文化產業(yè)與商品生產[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6 陸軍恒;;大學文化的深厚積淀[A];《大學的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文化育人》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江旭云;許斗斗;;技術風險規(guī)約與先進文化建設[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瑞蘭;;馬克思主義與文化自覺[A];馬克思主義與文化新自覺——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12年
9 崔巍;;全球化視域下的政治文化演進分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10 曾耀農;丁紅;;運用文藝傳播提升社區(qū)文化的品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臧動 (作者系深圳市龍崗區(qū)教育局長);構建當代學校文化的若干思考[N];中國改革報;2007年
2 富強邋周久棖;構建優(yōu)良的監(jiān)管文化[N];金融時報;2007年
3 上海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厲無畏邋同濟大學出國培訓學院副院長 于雪梅;解放文化生產力 促進文化大繁榮[N];文匯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黃輝;廉政文化,,如何植根社會生活中[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9年
5 高振華 倪曉英;文化自覺:更高層次的發(fā)展觀[N];蘇州日報;2009年
6 歐陽堅;肩負歷史責任 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N];光明日報;2010年
7 西北師范大學 郭國昌;發(fā)展文化切忌泛產業(yè)化[N];人民日報;2010年
8 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歐陽堅;文化是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歐陽堅;文化是決定中國未來的重要力量[N];揚州日報;2011年
10 浙江省江山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 陳旭東;把廉政文化建設推向深入[N];東方煙草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瓊;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云鵬;文化權: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的向度[D];吉林大學;2005年
3 鐘星星;現(xiàn)代文化認同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4 戴大明;“讀經”與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8年
5 趙吉林;中國消費文化變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6 張冉;文化自覺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田志闖;當代中國廉政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8 孫瑞祥;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生成機制與傳播動力闡釋[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9 余曉慧;世界歷史語境中的文化認同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10 榮躍明;文化生產論綱[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鵬麗;當代大學生對待大眾文化的態(tài)度及引導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吳飛;寫作文化:作為社會生活到作家創(chuàng)作的中介[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解勝利;公共文化服務中的認同建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于春艷;毛澤東文化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5 南美娜;從梁啟超病例看中西文化之爭[D];寧夏大學;2015年
6 董雪娟;莫妮卡·阿里《磚巷》中文化身份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宋娟娟;文化產業(yè)的文化傳承功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5年
8 鄒玉磊;當代中國主導性與多樣性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模式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5年
9 王雅瑞;習近平文化自覺思想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10 徐臻偉;仡佬族民俗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f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49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4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