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潔凈觀視野下的人群分類與婚姻隔離——以衛(wèi)藏地區(qū)貢嘎縣K村屠宰戶為例
本文關鍵詞:藏族潔凈觀視野下的人群分類與婚姻隔離——以衛(wèi)藏地區(qū)貢嘎縣K村屠宰戶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潔凈 屠宰戶 人群分類 婚姻隔離 骨系等級婚
【摘要】:藏族屠宰戶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迄今為止,關于這個群體的系統(tǒng)研究一直寥若晨星。從潔凈與隔離的視角出發(fā),結合相關史料與第一手田野材料,闡釋了K村藏族的人群分類與屠宰戶的婚姻狀況。在K村藏族的潔凈觀中,屠宰戶被祝為"臟人",這種人群分類方式導致了屠宰戶與"吉薩越巴"之間的婚姻隔離。研究結果表明,骨系等級婚習俗是屠宰戶與"吉薩越巴"之間的婚姻隔離很少發(fā)生變遷的主要原因。要消融屠宰戶與"吉薩越巴"之間的婚姻隔離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曲靖師范學院;
【關鍵詞】: 潔凈 屠宰戶 人群分類 婚姻隔離 骨系等級婚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彝族敘事長詩《阿詩瑪》的跨民族翻譯與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1BZW135)階段成果
【分類號】:K892.22
【正文快照】: 衛(wèi)藏地區(qū)的屠宰戶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這個群一、研究緣起體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筆者以為,沒有深入實地賤民階層的存在是等級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經(jīng)君的參與觀察與田野調查,沒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健指出,“清代的賤民就包括奴婢、墮民、丐戶、沒有解剖麻雀式的翔實的個案,是無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普選;雪域屠夫地位變化的文化生態(tài)學分析[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Z1期
2 次平;;試析視屠夫為下等人習俗形成的淵源[J];西藏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平;;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失地農民城市適應問題研究——基于對浙江嘉興的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0期
2 劉中文;論劉勰的民間文學觀[J];北方論叢;2001年03期
3 毛燕;;詩性敘事的漢語轉化——以吳琪拉達、吉狄馬加、阿庫烏霧為例[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權雅寧;性文學的人類學解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鄭麗勇;李利霞;;社會結構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知溝”效應[J];編輯學刊;2009年05期
6 李雅潔;;歐美婚姻文化的共同性比較——以一篇文章與一部電影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劉穎;;女性人類學前沿問題研究及其意義[J];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羅意;;棉花、生態(tài)與文化——呼圖壁大土古里村的個案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薛瓊;;廣西龍勝梯田景區(qū)旅游工藝品的保護及開發(fā)現(xiàn)狀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崔波;;城市化中失地農民空間感知與身份認同——以西安城鄉(xiāng)結合部被動失地農民為例[J];城市觀察;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趙文龍;王夏崢;;社會信任與社會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會網(wǎng)絡與求職過程調查”西安數(shù)據(jù)分析[A];陜西省社會學會(2010)學術年會——“關—天經(jīng)濟區(qū)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杜靖;;五服-姻親與宗族——一個漢人社會研究的新框架[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3 王毅杰;梁子浪;;試析流動兒童與城市社會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崔波;;新移民空間感知與身份認同:以杭州下沙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為例[A];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社會心理研究[C];2012年
5 何志輝;;口頭非洲法:從司法看習慣法的口頭性[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司法制度的變革[C];2002年
6 蘇彥新;;多元的法律文化:面對地方性與現(xiàn)代性[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7 崔波;何璐;郝璐;;新移民空間感知與身份認同:以杭州下沙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8 杜國強;;當前流動人員犯罪狀況、原因及對策研究——以廣州市外來流動人員犯罪為切入點[A];犯罪防控與平安中國建設——中國犯罪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3年)[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杜倩萍;當代中國草根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功能[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史斌;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距離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4 梁德友;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倫理關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彥虎;政治精英再生產(chǎn)與政黨發(fā)展[D];復旦大學;2011年
6 李漢宗;農民工群體的內部差異:社會流動與社會網(wǎng)絡[D];武漢大學;2011年
7 熊萬勝;體系中的秩序—對我國糧食市場秩序的結構性解釋[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8 郭遠;新民謠的情教功能[D];上海大學;2012年
9 李恩;中國農村生態(tài)文化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于劍波;企業(yè)行動者的社會資本與社會成本[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翼;城市新移民社會適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韋惠文;麼文化視野下的壯族民間生育禮俗[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郁是晶;外來務工人員聚居社區(qū)的社會工作干預[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曹宗一;困境與出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紀海英;論戲劇文學教學對中師生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康慕云;大學儀典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翟清菊;儀式與禮單:農民隨禮行為中的互惠原則[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立場;新生代農民工邊緣化問題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9 艾瑜;族際通婚的背景及后果[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王虹;和諧社會視域下的中產(chǎn)階層培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次平;;試析視屠夫為下等人習俗形成的淵源[J];西藏研究;1993年03期
,本文編號:921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92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