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洋商報》訃告文本看多元信仰形態(tài)對新馬華人喪葬文化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從《南洋商報》訃告文本看多元信仰形態(tài)對新馬華人喪葬文化的影響
【摘要】:新馬華人在華文報紙上刊登"訃告"已成為當?shù)厝A人約定俗成的喪葬習俗,這些"訃告"早已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報喪文書不同,它在新馬當?shù)匕l(fā)展成為一個體系,繼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喪葬文化現(xiàn)象,"訃告"內容也為研究新馬華人社會文化生活提供了一種特殊文本!赌涎笊虉蟆(1951—1976)報刊訃告文本數(shù)據(jù)反映了該時期新馬華人宗教信仰形態(tài)是多元化的,不同宗教信仰形態(tài)對訃告內容處理的差別亦能從中折射出其對新馬華人喪葬習俗在儀式內涵等方面的多重影響。
【作者單位】: 汕頭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
【關鍵詞】: 訃告 多元信仰 新馬華人 喪葬文化
【分類號】:K891
【正文快照】: 華文報紙在資訊不發(fā)達、各類現(xiàn)代化媒體尚未流行的年代,對華人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歷來被譽為是華社的“三大支柱”之一。華文報紙涵蓋華社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內容,是華人獲得外部信息,探知自身所處社會大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對于華文報刊的研究著作繁多,從廣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禹東;華僑華人傳統(tǒng)宗教的世俗化與非世俗化——以東南亞華僑華人為例的研究[J];宗教學研究;2004年04期
2 張龍林;東南亞華人宗教問題初探——定義、歷史分期與主要特征[J];東南亞縱橫;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鵬;;公共外交視閾下的東南亞華人基督教社團[J];東南亞研究;2016年03期
2 李慧芬;;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信仰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J];學術評論;2016年02期
3 潘兵;孔令建;李麗;;文化背景下華人華僑對傳統(tǒng)體育的影響研究——以廣東臺山傳統(tǒng)排球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16期
4 劉金光;;東南亞宗教的特點及其在中國對外交流中的作用——兼談東南亞華人宗教的特點[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4年01期
5 何思源;;中國春節(jié)在東南亞[J];節(jié)日研究;2013年02期
6 楊宏云;;印尼華人非政府組織研究——以印尼菩提心曼陀羅基金會為例[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1年04期
7 劉素民;;亞洲華僑華人宗教特征研究[J];東南學術;2008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禹東;關于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文化與現(xiàn)代化問題的理論思考[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陳志明;東南亞華人的土地神與圣跡崇拜[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沈立新;淺論海外華人的關公崇拜[J];八桂僑史;1995年03期
4 郎友興;世俗化及其傾向性[J];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02期
5 陳衍德;試論菲華社會的宗教融合[J];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01期
6 李天錫;;試論華僑華人媽祖信仰的文化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2年03期
7 松本三郎;福永安祥;任鋒香;;現(xiàn)代東南亞的宗教與文化[J];民族譯叢;1988年02期
8 C·A·托卡列夫;楊允;;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在民族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J];民族譯叢;198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龐勃;李煒瑋;;論中國喪葬文化中鬼魂迷信的流變[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 湯海鵬;相琳;;魯西南農村方言喪葬詞反映出的喪葬文化[J];漢字文化;2013年05期
3 譚思健;;招魂考——古代喪葬文化研究之三[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92年03期
4 ;古代華南少數(shù)民族的喪葬文化[J];中國史研究;1996年02期
5 索南嘉措;;簡述都蘭地區(qū)藏族喪葬文化的特點[J];青年文學家;2010年19期
6 鄧立木;彝族喪葬文化變遷淺析[J];思想戰(zhàn)線;2000年04期
7 呂華海;喪葬文化初探[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8 陳華文;關注人類的最終歸處——以20年來喪葬文化研究著作為例[J];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9 陳華文;陳淑君;;論吳越喪葬文化的改革與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10 藏拉;;略論玉樹地區(qū)獨特的喪葬文化——天葬[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史宏拯;;云貴地區(qū)的苗族遷徙及喪葬文化初探[A];少數(shù)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陳華文;陳淑君;;論吳越喪葬文化的改革與對策——以浙江省為例[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巖;;文化的憂郁——以南溪村寨喪葬禮儀的變遷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4 新巴·達娃扎西;;藏區(qū)天葬的起源、儀式過程及禁忌制度的文化內涵再探[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5 王崗;;北京山區(qū)歷史文化資源調研總報告 第四章 帝王陵墓喪葬文化[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區(qū)歷史文化資源研究[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肖愛民 國子;改革喪葬文化 樹立文明新風[N];長春日報;2006年
2 山東煙臺南山學院 唐田田;喪葬文化“儉”為先[N];光明日報;2014年
3 方炳桂;福州傳統(tǒng)喪葬中的佳俗與陋習[N];福州日報;2006年
4 金夏;《天葬——藏族喪葬文化》[N];甘肅日報;2000年
5 華美;玉與喪葬文化[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6 記者 付博 李君;“綠色殯儀”漸行漸近[N];西安日報;2006年
7 記者 俞家驊;紅山玉韻·杭州特展開幕[N];中國黃金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穎;農史視野下關中喪葬文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滕明金;重慶地區(qū)漢代崖墓相關問題的初步調查[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3 翁亞雯;浙西農村喪葬文化的傳承及其變遷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4 李清;沂蒙喪葬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潘云峰;壯族喪葬文化與喪葬儀式及其社會結構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寧;新王國時期埃及皇家喪葬文化的人類學詮釋[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7 關笑晶;滿族喪葬文化的變遷[D];黑龍江大學;2009年
8 段廣偉;花藍瑤喪葬文化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9 李岑;湘西土家族喪葬文化及其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高潔;藏族天葬文化的倫理意義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968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9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