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創(chuàng)新與論辯合理性的擴充
本文關鍵詞:學術創(chuàng)新與論辯合理性的擴充
更多相關文章: 文化哲學 文化實踐 本然狀態(tài) 人文社會科學 學術共同體 學術生態(tài) 知識社會學 現(xiàn)代社會需要 新儒家 現(xiàn)代人文
【摘要】:正作為一項文化實踐活動的人文社會科學,本身包含了知識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從文化哲學的意義上說,文化即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文化創(chuàng)新是知識生產的本然狀態(tài),缺乏創(chuàng)新的學術必定不能傳之久遠。對于中國學者而言,由于我們曾經有過一段激烈反傳統(tǒng)的曲折,作為一種歷史反撥,最近20年來古典知識傳承的重要性被提到相當的高度,這自然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今人闡發(fā)傳統(tǒng),如欲真有價值,也不會簡單地重復前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
【關鍵詞】: 文化哲學;文化實踐;本然狀態(tài);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共同體;學術生態(tài);知識社會學;現(xiàn)代社會需要;新儒家;現(xiàn)代人文;
【分類號】:G02
【正文快照】: 作為一項文化實踐活動的人文社會科學,本身包含了知識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從文化哲學的意義上說,文化即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文化創(chuàng)新是知識生產的本然狀態(tài),缺乏創(chuàng)新的學術必定不能傳之久遠。對于中國學者而言,由于我們曾經有過一段激烈反傳統(tǒng)的曲折,作為一種歷史反撥,最近20年來古典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荊學民;文化哲學三形態(tài)檢討[J];求是學刊;2000年04期
2 洪曉楠;文化哲學:21世紀哲學研究的新范式[J];求是學刊;2000年04期
3 車玉玲;文化哲學與人的存在境遇[J];求是學刊;2000年04期
4 季顯軍,鄭廣永;文化哲學獻疑[J];學術交流;2000年03期
5 田豐;加強對文化哲學的研究[J];學術研究;2000年06期
6 衣俊卿;關于現(xiàn)代化的文化哲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陳凌;文化哲學差異:中美跨文化交際的障礙[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8 ;文化哲學與人的存在境遇[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年01期
9 鄔昆如 ,葉普照;文化哲學的意含[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10 李鵬程;文化哲學在新世紀的學術使命[J];求是學刊;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開焱;;中國文化元編碼的形成及其歷史基礎[A];東方叢刊(2000第4輯 總第三十四輯)[C];2000年
2 郭齊勇;;文化傳統(tǒng)芻議[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3 宮修建;曾凡英;;論文化、生命與鹽的關系——兼談川南鹽業(yè)經濟土壤中蘊育的音樂文化[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4 楊義;;五四:一種新文化哲學的考察[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吳靜;;和諧文化的哲學審視[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永勝;文化哲學的困境與出路[N];社會科學報;2007年
2 本版編輯邋李鵬程 鄒廣文 丁立群;文化哲學:問題與出路[N];光明日報;2007年
3 ;文化哲學:一種哲學理解范式[N];光明日報;2010年
4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何萍;文化哲學的哲學史論題[N];光明日報;2011年
5 張曉校;簡評《走向文化哲學》[N];光明日報;2009年
6 衣俊卿 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自覺回應時代問題的文化哲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燕連福 李重;文化發(fā)展與文化哲學的使命[N];光明日報;2013年
8 李重邋張再林;當今文化哲學研究的問題與出路[N];光明日報;2007年
9 洪曉楠 林丹 李文娟 李琳整理;什么樣的文化具有軟實力[N];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邴正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丁立群 黑龍江大學副校長 陸杰榮 遼寧大學副校長 張曙光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 張再林 西安交大文化哲學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從文化軟實力看文化與人化[N];社會科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洪曉楠;科學文化哲學前沿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東;西方文化哲學的世紀審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宗琴;中西文化哲學的比較和融通[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3 馮麗娜;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哲學[D];吉林大學;2004年
4 柴淼;中西文化哲學比較及其當代意義[D];河南大學;2012年
5 劉洪宇;論延安時期的毛澤東文化哲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朱大衛(wèi);論馬克思文化哲學觀的實質和意義[D];吉林大學;2008年
7 胡加嗣;毛澤東文化哲學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文明;馬克思的文化哲學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年
9 胡長栓;文化哲學的悖論及其歷史向度[D];黑龍江大學;2001年
10 臧公余;論文化哲學視界中的“文化”范疇[D];蘇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738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73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