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臺獨”的發(fā)展與謬誤
本文關(guān)鍵詞:論“文化臺獨”的發(fā)展與謬誤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文化臺獨” 本土化 “去中國化” 反對“課綱微調(diào)”
【摘要】:"文化臺獨"是以文化教育為手段,將"臺獨"理念灌輸?shù)脚_灣年輕人腦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臺灣民眾的文化及政治認同,使得臺灣民眾不再心向中國大陸,讓"臺獨"運動獲得更大的民意基礎,其目的是使臺灣脫離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而反對"課綱微調(diào)"、"去孫中山化"等議題都屬"文化臺獨"范疇,也因此,"文化臺獨"推進的過程,將讓現(xiàn)階段舉步維艱的兩岸關(guān)系更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作者單位】: 臺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
【關(guān)鍵詞】: “文化臺獨” 本土化 “去中國化” 反對“課綱微調(diào)”
【分類號】:G127;D618
【正文快照】: 一、前言“文化臺獨”是一種以確立“臺獨”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特征,為“臺獨建國”目標服務的社會文化思潮!拔幕_獨”提出了否定“中國歷史是臺灣歷史之源”,否定“中國文化是臺灣文化之主體”,否定“臺灣人是中國人”,認為“臺灣人乃獨立于中華民族之外的‘臺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新憲;;論日據(jù)時期臺灣民眾對“皇民化運動”的抵制[J];臺灣研究;2005年05期
2 陳正統(tǒng);;《閩南話漳腔詞典》的編寫緣由[J];政協(xié)天地;2005年07期
3 楊建華;;略論臺灣民眾的政治意識現(xiàn)狀和兩岸文化差異性特征及傳播對策[J];東南傳播;2009年06期
4 陳星;;臺灣民眾為何對大陸陌生[J];科海故事博覽(智慧文摘);2008年02期
5 高智生;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要注重臺灣民眾力量[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6 徐魯航;試論日本統(tǒng)治時期的臺灣議會設置請愿運動[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2期
7 王曉琴;;從歷史視角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對臺灣民眾“身份認同”影響[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8 ;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J];對外傳播;2008年04期
9 胡文生;徐博東;;甲午戰(zhàn)爭以來臺灣民眾民族國家意識的演變[J];臺灣研究;2011年01期
10 劉建國;讓更多的臺灣民眾了解青島的名牌──記臺灣“中國一百強”電視片攝制組在青島[J];臺聲;200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雙一;;光復前后臺灣民眾心態(tài)的演變——以詹作舟詩作為例[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胡文生;;臺灣民眾國家認同問題的由來、歷史及現(xiàn)實[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朱雙一;;從詹作舟詩作看光復前后臺灣民眾心態(tài)的演變[A];2005海峽兩岸臺灣文學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棟梁;;走出悲情是化解兩岸緊張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小平;臺灣民眾對游河南很有熱情[N];河南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徐蕾;臺灣民眾廣泛關(guān)注十八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3 本報記者 李煒娜;臺灣民眾又陷“毒食”恐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4 記者 陳斌華 陳君;民調(diào):六成臺灣民眾認同是中國人[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5 宗新;臺灣民眾吃米量創(chuàng)十年新低[N];糧油市場報;2014年
6 深圳特區(qū)報駐臺記者 劉一平;看臺灣民眾如何“滅頂”[N];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
7 李慶英;臺灣民眾是如何抗日的[N];北京日報;2005年
8 遠猷;臺灣民眾的“政治冷感”[N];人民日報;2006年
9 任成琦;海峽論壇上的“閩南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10 張作錦 臺灣報人;臺灣民眾何以懷念蔣經(jīng)國[N];南方周末;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方媛;論族群政治對臺灣民眾政治心理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韓梅;淺析臺灣民眾心態(tài)特點、成因及對策[D];吉林大學;2005年
3 陳哲_c;惠臺政策對臺灣民眾認同意識之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4 羅霞;1945年以來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演變研究[D];汕頭大學;2006年
5 姚克;加速臺灣民眾國族認同回歸的文化自組織協(xié)同策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5年
6 余玉容;臺灣民調(diào)—關(guān)于臺灣民眾對兩岸開放政策的民意傾向[D];南京大學;2012年
7 林特;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8 張錦標;我群與他群之間[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679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66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