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墳園——多重教育及研究的西安文化資源遺址
本文關鍵詞:青龍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墳園——多重教育及研究的西安文化資源遺址
更多相關文章: 青龍寺 易俗社 解家村回民墳園 多重教育 文化資源遺址
【摘要】:西安青龍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墳園為西安若干處歷史文化資源,青龍寺不僅是宗教文化領地,更為中日佛教文化及教育交流起了一定的橋梁作用;百年易俗社的滄桑歷史將繼續(xù)教育和激勵后人;解家村回民墳園在清朝同治年間回民起義之后基本成了"孤墳",它是穆斯林墓葬文化及回民起義歷史研究的現存資源;上述這些文化資源具有歷史、戲劇、民俗、宗教及中日文化交流等的多重教育與研究的作用。
【作者單位】: 西安培華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西北大學圖書館;西北大學地質系;
【關鍵詞】: 青龍寺 易俗社 解家村回民墳園 多重教育 文化資源遺址
【基金】:2016年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編號:16Y86
【分類號】:K878;G127
【正文快照】: 引言絲路起點西安為周秦漢唐之千年古都所在地,歷史文化資源遺址非常豐富。這些文化資源不僅只發(fā)揮其表面的功能上作用也有著多重教育的作用與效果。青龍寺是宗教文化領地,更為中日佛教文化及教育交流起了一定的橋梁作用;百年易俗社的滄桑歷史永遠教育者后代;而曾為回民居住區(qū)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云儒;;百年易俗社的文化意義[J];藝術評論;2012年09期
2 李季;;紀念易俗社誕辰一百周年專家座談會紀要[J];當代戲劇;2012年05期
3 ;《我們的易俗社》拍攝花絮[J];新聞知識;2013年09期
4 武元;易俗社的新一代[J];人民戲劇;1982年11期
5 李長生;李戰(zhàn)秋;惠京鵬;黃宗琪;石磊;;紀念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座談會[J];陜西戲劇;1982年11期
6 劉恩瀛;;劉恩瀛的來信[J];陜西戲劇;1983年09期
7 劉文峰;;一張珍貴的戲單——易俗社第二次赴京演出實錄[J];陜西戲劇;1984年05期
8 雷振中;;易俗社軼事[J];陜西戲劇;1984年05期
9 雷震中;易俗社與黨組織的早期聯系[J];當代戲劇;1987年06期
10 閻敏學;;易俗社早期之“演說詞”[J];當代戲劇;1989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建寧;西安易俗社的“血色記憶”[N];西部時報;2010年
2 記者 張哲浩 楊慧峰 潘睿;西安易俗社喜慶百年華誕[N];光明日報;2012年
3 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閆敏學;回望易俗社:那支智勇抗戰(zhàn)的文藝尖兵[N];中國藝術報;2014年
4 記者 劉振;西安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N];西安日報;2012年
5 駐陜西記者 任學武 趙建蘭;西安百年劇場易俗社開業(yè)[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王樂文;百年易俗社 古調發(fā)新聲[N];人民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潘睿 楊慧峰;古韻新生[N];光明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耿翔 賀小巍 康傳義;百年易俗:經典與品牌的力量[N];陜西日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萬君;讓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真正成為我們的驕傲[N];陜西日報;2007年
10 本報評論員;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延續(xù)文化血脈[N];陜西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立剛;民國時期易俗社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13年
2 張妍;民國時期的易俗社與西安城市文化[D];蘭州大學;2016年
3 石云杰;百年易俗社創(chuàng)作觀念演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4 邱海寧;試論十七年時期易俗社的戲曲改革[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張泓;試論西安易俗社的劇目改良[D];上海戲劇學院;2005年
6 李曉星;1911—1937年間陜西地區(qū)文化思想[D];西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49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4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