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當今人類進入了一個全球化時代,全球化不僅對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化特別是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全球化究竟給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了哪些影響?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這不僅是關乎中國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的問題,也是關乎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本文力圖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對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問題進行研究。文章首先對“全球化”與“大眾文化”的內涵、發(fā)展進程、特征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等進行了分析,然后具體論述了全球化給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最后從指導思想、基本內容和途徑措施三個方面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推進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全球化 大眾文化 中國特色 文化建設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12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導論8-14
- (一) 問題的提出8-9
- (二) 研究現(xiàn)狀9-13
- (三) 本文視角和主要內容13
- (四)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13-14
- 一、全球化與大眾文化的一般理論分析14-23
- (一) 關于全球化14-18
- 1. 全球化的內涵14-16
- 2. 全球化的發(fā)展歷程16-17
- 3. 全球化的當代表現(xiàn)17-18
- (二) 關于大眾文化18-22
- 1. 大眾文化的內涵18-19
- 2. 大眾文化的發(fā)展歷程19-20
- 3. 大眾文化的特征20-22
- (三) 全球化與大眾文化的辯證關系22-23
- 1. 全球化對大眾文化的影響22-23
- 2. 大眾文化對全球化的影響23
- 二、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分析23-29
- (一) 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歷程23-24
- (二) 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24-27
- 1. 全球化為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基礎25
- 2. 全球化豐富了中國大眾文化的內容和形式25-26
- 3. 全球化加快了中國大眾文化的現(xiàn)代性發(fā)展26
- 4. 全球化促進了中國大眾文化的世界性傳播26-27
- (三) 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消極影響27-29
- 1. 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的沖擊27
- 2. 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民族性的沖擊27-28
- 3. 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市場的侵蝕28-29
- 4. 全球化對中國大眾文化社會主義特性的沖擊29
-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圖景29-39
- (一) 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理論指導29-33
- 1. 以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為理論基礎29-31
- 2. 以毛澤東的文化大眾化理論為基本要求31-32
- 3.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為具體指導32-33
- (二) 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內容33-36
- 1. 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的大眾文化33
- 2. 反映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大眾文化33-34
- 3. 以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的大眾文化34-35
- 4. 發(fā)展具有包容性的大眾文化35
- 5. 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大眾文化35
- 6. 發(fā)展具有較高品位的大眾文化35-36
- (三) 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具體措施36-39
- 1. 加強經濟發(fā)展,為大眾文化發(fā)展奠定物質基礎36-37
- 2. 推動大眾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37
- 3. 健全大眾文化的管理體制37-38
- 4. 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zhàn)略38-39
- 參考文獻39-42
- 致謝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國忱;關注并反思大眾文化——評《當代中國大眾文化論》[J];哲學動態(tài);2001年11期
2 李電;中國大眾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負效應及整合[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金民卿;送去與拿來:中國大眾文化國際化發(fā)展的基本策略[J];寧夏黨校學報;2003年05期
4 陳莉;;論中國大眾文化的表征及提升途徑[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3年00期
5 孫長軍;論中國大眾文化批評的三大誤區(qū)[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陳立旭;90年代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回顧[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6期
7 高敬軍;對當前中國大眾文化的分析[J];理論界;2004年06期
8 吳高泉;;中國大眾文化的特征[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楊宏庭,寧俊紅;中國大眾文化理論內涵的檢討[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周蘇婭;;探索中國大眾文化的發(fā)展策略[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賈奎林;;中國大眾文化論爭30年[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2 王一川;;當代大眾文化與中國大眾文化學[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何文薈;佐斌;;從二十年年度流行電影看大眾文化價值觀變遷[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朱效梅;;以鄧小平理論引導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A];“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巴靈一;努力推動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繁榮[N];中國文化報;2012年
2 肖復興;春晚的餃子餡和餃子皮[N];金融時報;2013年
3 李妍 本報評論員;通俗文化讓交流更親切鮮活[N];重慶日報;2013年
4 金兆鈞;顛覆還是捧場[N];北京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李煒;中國大眾文化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陸敏;文藝學視野中的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分層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4 張貞;中國大眾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申師明;當代中韓大眾文化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娟;從美國大眾文化的擴張看當代中國大眾文化[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葛文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的思考[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覃祚建;論中國大眾文化的價值觀[D];湘潭大學;2009年
4 陳志華;現(xiàn)代中國大眾文化考察[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國戰(zhàn);當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的回顧與反思[D];山東大學;2007年
6 付振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大眾文化建設與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7年
7 陳莉;論中國大眾文化的后現(xiàn)代表征[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杜惠峰;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建設[D];內蒙古大學;2004年
9 梁雅菲;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問題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10 張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大眾文化發(fā)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2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9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