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德國對中國文化及中國國民特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08 02:36
庫勒(Cooley)提出的"鏡中我"概念認為,個體的自我感受是通過他人的反射而形成的,"人人都是一面鏡,照出對方的身影"。首先,本文采用廣義的文化概念,以"中國文化"為主題詞,歷時性地對"中國文化"在德國學術界的傳播情況進行梳理,旨在揭示70年以來德國學術界對"中國文化"研究內容的轉變;其次,對"中國文化"在德國學術界所表現(xiàn)出的已知特征進行闡釋;再次,對中德商務溝通中所關注的"中國國民特性"進行集中分析,即"哲學宗教觀、秩序觀、關系觀、整體觀、委婉觀"五大特征;最后,對研究結果中所呈現(xiàn)的問題予以分析和反思,以期為今后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研究的發(fā)展與深化提供借鑒。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67369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圖1Springer數(shù)據(jù)庫中以“中國文化”為關鍵詞的德語文獻數(shù)量分布
本文基于施普林格(Springer)的數(shù)據(jù)庫,以“中國文化”(chinesischeKultur)為關鍵詞對德語文獻進行檢索,截至目前共找到6887篇(部)。其中著作中的篇章6190篇,期刊論文601篇,會議論文59篇,書評35篇,著作2部。具體數(shù)量分布如圖1所示。將新中國成立....
圖270年來以“中國文化”為關鍵詞的德語文獻數(shù)量動態(tài)圖
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書法、音樂、繪畫、理想主義哲學、20世紀60—80年代的經典武俠電影、80—90年代的后經典武俠電影、中醫(yī)與建構主義心理治療的新途徑是德國學術界所理解的中國文化表征。在對近百年的學術史整理研究后發(fā)現(xiàn):從數(shù)量上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中國文化在德國學術界的關注度....
本文編號:3967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96736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