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互動理論視域下中韓中秋文化符號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2-12-24 13:21
文化互動理論是俄國文化符號學家尤·洛特曼的重要學術思想之一,為分析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谶@一理論,多維呈現(xiàn)中韓中秋文化符號系統(tǒng),縱深探析中韓中秋符號域的多語性、不對稱性、邊界性特點,可以系統(tǒng)梳理中韓中秋文化的同質性和異質性,從而促進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共生互補。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符號域:中韓中秋文化的載體
(一)多語性。
(二)不對稱性。
(三)邊界性。
二、文化文本(культуратекста):中韓中秋文化意義的生成器
三、文化對話的動態(tài)機制:中韓中秋文化的創(chuàng)新機制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一樣的月亮——中韓中秋節(jié)史料呈現(xiàn)及文化比較[J]. 孫雪巖.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2]韓國秋夕的社會文化內涵、功能及其傳承意義[J]. 林宣佑.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6)
[3]論洛特曼的文化互動理論[J]. 陳戈.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4)
[4]18-19世紀中韓“歲時記”及歲時民俗比較[J]. 蕭放. 江西社會科學. 2007(01)
[5]符號域:民族文化的載體——洛特曼符號域概念的解讀[J]. 鄭文東. 中國俄語教學. 2005(04)
[6]巴赫金──求索對話思維[J]. 白春仁. 文學評論. 1998(05)
博士論文
[1]文化生存與發(fā)展的空間[D]. 康澄.南京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726226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符號域:中韓中秋文化的載體
(一)多語性。
(二)不對稱性。
(三)邊界性。
二、文化文本(культуратекста):中韓中秋文化意義的生成器
三、文化對話的動態(tài)機制:中韓中秋文化的創(chuàng)新機制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一樣的月亮——中韓中秋節(jié)史料呈現(xiàn)及文化比較[J]. 孫雪巖.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2]韓國秋夕的社會文化內涵、功能及其傳承意義[J]. 林宣佑.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6)
[3]論洛特曼的文化互動理論[J]. 陳戈.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4)
[4]18-19世紀中韓“歲時記”及歲時民俗比較[J]. 蕭放. 江西社會科學. 2007(01)
[5]符號域:民族文化的載體——洛特曼符號域概念的解讀[J]. 鄭文東. 中國俄語教學. 2005(04)
[6]巴赫金──求索對話思維[J]. 白春仁. 文學評論. 1998(05)
博士論文
[1]文化生存與發(fā)展的空間[D]. 康澄.南京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7262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7262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