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傳播路徑探析——以江蘇段運河文化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1-19 12:04
在大運河沿線各地中,江蘇段運河文化遺產(chǎn)極為豐富。在保護好大運河文化的基礎上,江蘇開展了一系列運河文化傳承、利用和弘揚的大型活動,以推動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江蘇采用不同的傳播路徑,如以人際傳播為基礎的傳統(tǒng)路徑、以大眾傳播為主體的主要路徑和以融合傳播為趨勢的創(chuàng)新路徑,有效強化了江蘇段運河文化的傳播效果,為運河沿線各地更好地普及、弘揚大運河文化提供了樣本。
【文章來源】:新聞愛好者.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江蘇段運河文化實踐活動多、建設力度大
(一)江蘇省委、省政府牽頭,系統(tǒng)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
(二)江蘇各文化單位、學術(shù)機構(gòu)等積極配合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
二、大運河文化傳播的傳統(tǒng)路徑分析
(一)人際傳播是大運河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
(二)大眾傳播是大運河文化傳播的主要路徑
三、積極探索融合傳播新路徑,提升大運河文化的輻射力與影響力
(一)大運河文化作為熱點話題,可借勢融媒體,助推其發(fā)展
(二)制作形式多樣的大運河文化融產(chǎn)品,多屏互動,實現(xiàn)融合傳播格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揚州旅游資源現(xiàn)狀分析及產(chǎn)品開發(fā)方向[J]. 奧嘉妮. 當代旅游. 2021(28)
[2]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傳播發(fā)展路徑分析[J]. 郭新卓. 新聞研究導刊. 2021(13)
[3]焦作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利用研究[J]. 劉小娟.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 2021(06)
[4]非遺傳承視域下的運河視覺文化基因模型構(gòu)建[J]. 張軼,洪祝.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02)
本文編號:3596819
【文章來源】:新聞愛好者.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江蘇段運河文化實踐活動多、建設力度大
(一)江蘇省委、省政府牽頭,系統(tǒng)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
(二)江蘇各文化單位、學術(shù)機構(gòu)等積極配合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
二、大運河文化傳播的傳統(tǒng)路徑分析
(一)人際傳播是大運河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
(二)大眾傳播是大運河文化傳播的主要路徑
三、積極探索融合傳播新路徑,提升大運河文化的輻射力與影響力
(一)大運河文化作為熱點話題,可借勢融媒體,助推其發(fā)展
(二)制作形式多樣的大運河文化融產(chǎn)品,多屏互動,實現(xiàn)融合傳播格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揚州旅游資源現(xiàn)狀分析及產(chǎn)品開發(fā)方向[J]. 奧嘉妮. 當代旅游. 2021(28)
[2]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傳播發(fā)展路徑分析[J]. 郭新卓. 新聞研究導刊. 2021(13)
[3]焦作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利用研究[J]. 劉小娟.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 2021(06)
[4]非遺傳承視域下的運河視覺文化基因模型構(gòu)建[J]. 張軼,洪祝.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02)
本文編號:3596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9681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