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格凸河苗寨文化保護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01:16
貴州紫云格凸河苗寨文化特征顯著,自然環(huán)境識別性強,文章基于"文化生態(tài)學"的理論與方法對其提出保護利用策略無疑是首選之策。文化生態(tài)學是以一種互動的和辯證的觀點來認識文化及其所處的環(huán)境,強調的是文化與其存在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關系。本文首先從文化生態(tài)學理論的角度對格凸河苗寨進行了本質特征的挖掘,其次總結了苗寨對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雙方作用的響應,最后對格凸河苗寨文化的保護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文章來源】:城市建筑. 2020,17(24)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格凸河景區(qū)地貌景觀
上述兩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有機聯(lián)系體,我們稱之為格凸河聚落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即以亞魯王文化為核心,以建筑物為主體,以自然資源為基礎,輔以人工環(huán)境與人工構筑物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見圖1)。3 歷史人文環(huán)境對格凸河苗寨文化形成的影響
圖2 格凸河景區(qū)地貌景觀又如,中洞苗寨是當?shù)匮ň由畹木勐涞湫。中洞在小穿洞出口的山頂上方中部,洞口高約50 m,寬100 m,深200 m,居住著21戶居民。房屋結構頗具特色,均為無頂木柱竹籬。中部的一間石屋就是小學,還配有球場。洞中人家的生活方式仍然沿襲傳統(tǒng)習俗,居民善良厚道,熱情好客?梢姡瑯O富特色的格凸河苗寨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條件的制約,又有民族思想的主導。我們應在全面把握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文化傳承與保護策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化生態(tài)學視閾下的贛南客家古村落保護研究[J]. 鐘舟海.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16)
[2]《亞魯王》:原始農耕文明時代的英雄史詩[J]. 劉錫誠.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3)
[3]文化生態(tài)學論綱[J]. 戢斗勇.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博士論文
[1]青島歷史文化名城價值評價與文化生態(tài)保護更新[D]. 劉敏.重慶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25541
【文章來源】:城市建筑. 2020,17(24)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格凸河景區(qū)地貌景觀
上述兩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有機聯(lián)系體,我們稱之為格凸河聚落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即以亞魯王文化為核心,以建筑物為主體,以自然資源為基礎,輔以人工環(huán)境與人工構筑物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見圖1)。3 歷史人文環(huán)境對格凸河苗寨文化形成的影響
圖2 格凸河景區(qū)地貌景觀又如,中洞苗寨是當?shù)匮ň由畹木勐涞湫。中洞在小穿洞出口的山頂上方中部,洞口高約50 m,寬100 m,深200 m,居住著21戶居民。房屋結構頗具特色,均為無頂木柱竹籬。中部的一間石屋就是小學,還配有球場。洞中人家的生活方式仍然沿襲傳統(tǒng)習俗,居民善良厚道,熱情好客?梢姡瑯O富特色的格凸河苗寨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條件的制約,又有民族思想的主導。我們應在全面把握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文化傳承與保護策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化生態(tài)學視閾下的贛南客家古村落保護研究[J]. 鐘舟海.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16)
[2]《亞魯王》:原始農耕文明時代的英雄史詩[J]. 劉錫誠.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3)
[3]文化生態(tài)學論綱[J]. 戢斗勇.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博士論文
[1]青島歷史文化名城價值評價與文化生態(tài)保護更新[D]. 劉敏.重慶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255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2554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