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中原”的結構過程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21:22
全球華人根在中原,是中原歷史文化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成果。在歷史人類學背景下,"根在中原"諸結構要素,如中華姓氏根在中原、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全球客家始遷地在河洛、閩臺同胞祖根地在固始,以及中原根親文化概念之生成,系作為研究對象,而不是認識中原歷史文化當代價值的出發(fā)點。具體考察和關注的是人們如何通過人造物像、群體儀式和學術研究等有目的的活動傳遞歷史記憶;隨著"根在中原"諸結構要素的再現(xiàn)、傳播、認同與強化,最終形成全球華人集體記憶中的排他性表達及中原地區(qū)對外開放的優(yōu)勢資源。"根在中原"的結構過程及其對中原地區(qū)開放進程產(chǎn)生的影響,或可概括為內陸地區(qū)以時間換空間的對外開放戰(zhàn)略。
【文章來源】:中州學刊.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中華姓氏之根
二、黃帝故里故都
三、全球客家始遷地
四、閩臺同胞祖根地
五、中原根親文化概念之生成
六、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結構過程·禮儀標識·逆推順述——中國歷史人類學研究的三個概念[J]. 趙世瑜.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2]閩人對“光州固始”的記憶與詮釋[J]. 尹全海. 中州學刊. 2017(01)
[3]“首屆全球根親(客家)文化盛事頒獎大典”隆重舉行[J]. 劉芳名. 協(xié)商論壇. 2012(03)
[4]尋找兩岸共同的姓氏家園——記第二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jié)及2010固始與閩臺淵源關系研討會[J]. 戚泉. 兩岸關系. 2010(11)
[5]中原姓氏尋根概述[J]. 王永寬.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6]穿越時空的精神紐帶——河洛文化與臺灣研討會綜述[J]. 李樹義. 臺聲. 2002(12)
[7]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鄭古都與中原文明學術研討會綜述[J]. 億里.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9(01)
[8]河洛文化與河洛人、客家人[J]. 朱紹侯. 文史知識. 1994(03)
[9]姓氏起源與河南[J]. 謝鈞祥. 河南社會科學. 1994(01)
[10]根在河洛 功存華夏──中華炎黃文化與河洛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 有為,辛夷. 史學月刊. 1994(01)
本文編號:3512466
【文章來源】:中州學刊.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中華姓氏之根
二、黃帝故里故都
三、全球客家始遷地
四、閩臺同胞祖根地
五、中原根親文化概念之生成
六、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結構過程·禮儀標識·逆推順述——中國歷史人類學研究的三個概念[J]. 趙世瑜.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2]閩人對“光州固始”的記憶與詮釋[J]. 尹全海. 中州學刊. 2017(01)
[3]“首屆全球根親(客家)文化盛事頒獎大典”隆重舉行[J]. 劉芳名. 協(xié)商論壇. 2012(03)
[4]尋找兩岸共同的姓氏家園——記第二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jié)及2010固始與閩臺淵源關系研討會[J]. 戚泉. 兩岸關系. 2010(11)
[5]中原姓氏尋根概述[J]. 王永寬.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6]穿越時空的精神紐帶——河洛文化與臺灣研討會綜述[J]. 李樹義. 臺聲. 2002(12)
[7]中國古都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鄭古都與中原文明學術研討會綜述[J]. 億里.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9(01)
[8]河洛文化與河洛人、客家人[J]. 朱紹侯. 文史知識. 1994(03)
[9]姓氏起源與河南[J]. 謝鈞祥. 河南社會科學. 1994(01)
[10]根在河洛 功存華夏──中華炎黃文化與河洛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 有為,辛夷. 史學月刊. 1994(01)
本文編號:3512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1246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