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帶一路”背景的語言文化外交——以外國政府官員中文學習項目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03:50
語言文化外交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一種外交形式,是以教育和交流的手段達到增進相互了解、提升國家形象、達成文化交流的對外文化活動,對"一帶一路"建設(shè)中的民心相通、政治經(jīng)貿(mào)相通、人才相通和誤解消除有巨大推動作用。"一帶一路"互聯(lián)互通需要國際漢語人才的支撐。因此,應(yīng)加強政府頂層設(shè)計,強調(diào)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并重。貫徹"引進來"和"走出去"政策,打造語言文化外交品牌項目,創(chuàng)新漢語教學形式,搭建語言文化學習平臺等積極有效的語言文化外交形式,培養(yǎng)"一帶一路"建設(shè)所需的國際語言互通人才,實現(xiàn)文化融通,深化與沿線國家間的人才交流合作。
【文章來源】:寧夏社會科學. 2020,(02)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關(guān)于語言文化外交
(一)語言文化外交的概念
(二)語言文化外交的特點
1. 語言推廣和文化推廣相結(jié)合
2. 語言推廣的目標是文化傳播
3. 官方主導和民間運作相結(jié)合
(三)語言文化外交的作用
1.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民心相通
2.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政治經(jīng)貿(mào)相通
3.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人才相通
4.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誤解消除
二、語言文化外交下的漢語人才培養(yǎng)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培養(yǎng)需求
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的戰(zhàn)略需求
2.“一帶一路”外國政府班官員特點(1)
3.“一帶一路”外國政府官員漢語學習需求(2)
4.“一帶一路”外國政府班官員文化學習需求(3)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效果
(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三、語言文化外交下培養(yǎng)外國漢語人才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語言文化外交的“頂層設(shè)計”
(二)語言與文化巧妙相融,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并重
(三)貫徹“引進來”和“走出去”政策,加大語言推廣力度
(四)打造語言文化外交品牌項目
(五)創(chuàng)新漢語教學形式,搭建語言文化學習平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論“漢語熱”與中國文化外交[J]. 張小倩. 麗水學院學報. 2018(04)
[2]“一帶一路”倡議與教育外交[J]. 周谷平,韓亮. 比較教育研究. 2018(04)
[3]“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東南亞漢語人才培養(yǎng)探析——以印度尼西亞亞洲國際友好學院為例[J]. 高皇偉,吳堅. 比較教育研究. 2016(12)
[4]中泰關(guān)系近況與泰國社會厭華情緒[J]. 張錫鎮(zhèn). 東南亞研究. 2016(03)
[5]發(fā)揮文化外交作用力促“一帶一路”民心相通[J]. 胡文濤,林煜浩. 戰(zhàn)略決策研究. 2016(02)
[6]打造培養(yǎng)傳播中國文化人才的知名品牌——以華僑大學泰國品牌項目為例[J]. 黃志浩,郭艷梅. 品牌. 2015(08)
[7]公共外交視角下的泰國政府官員中文學習項目[J]. 呂挺,崔麗麗. 東南亞縱橫. 2015(07)
[8]中國學院對漢語文化推廣機構(gòu)的指導研究——基于語言文化外交視角[J]. 張可為,段維彤. 新西部(理論版). 2014(12)
本文編號:3337523
【文章來源】:寧夏社會科學. 2020,(02)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關(guān)于語言文化外交
(一)語言文化外交的概念
(二)語言文化外交的特點
1. 語言推廣和文化推廣相結(jié)合
2. 語言推廣的目標是文化傳播
3. 官方主導和民間運作相結(jié)合
(三)語言文化外交的作用
1.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民心相通
2.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政治經(jīng)貿(mào)相通
3.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人才相通
4. 語言文化外交推動誤解消除
二、語言文化外交下的漢語人才培養(yǎng)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培養(yǎng)需求
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的戰(zhàn)略需求
2.“一帶一路”外國政府班官員特點(1)
3.“一帶一路”外國政府官員漢語學習需求(2)
4.“一帶一路”外國政府班官員文化學習需求(3)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效果
(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三、語言文化外交下培養(yǎng)外國漢語人才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語言文化外交的“頂層設(shè)計”
(二)語言與文化巧妙相融,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并重
(三)貫徹“引進來”和“走出去”政策,加大語言推廣力度
(四)打造語言文化外交品牌項目
(五)創(chuàng)新漢語教學形式,搭建語言文化學習平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論“漢語熱”與中國文化外交[J]. 張小倩. 麗水學院學報. 2018(04)
[2]“一帶一路”倡議與教育外交[J]. 周谷平,韓亮. 比較教育研究. 2018(04)
[3]“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東南亞漢語人才培養(yǎng)探析——以印度尼西亞亞洲國際友好學院為例[J]. 高皇偉,吳堅. 比較教育研究. 2016(12)
[4]中泰關(guān)系近況與泰國社會厭華情緒[J]. 張錫鎮(zhèn). 東南亞研究. 2016(03)
[5]發(fā)揮文化外交作用力促“一帶一路”民心相通[J]. 胡文濤,林煜浩. 戰(zhàn)略決策研究. 2016(02)
[6]打造培養(yǎng)傳播中國文化人才的知名品牌——以華僑大學泰國品牌項目為例[J]. 黃志浩,郭艷梅. 品牌. 2015(08)
[7]公共外交視角下的泰國政府官員中文學習項目[J]. 呂挺,崔麗麗. 東南亞縱橫. 2015(07)
[8]中國學院對漢語文化推廣機構(gòu)的指導研究——基于語言文化外交視角[J]. 張可為,段維彤. 新西部(理論版). 2014(12)
本文編號:3337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3752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