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覺論的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14:12
本文基于五覺論的觀點,通過理論分析和設計實踐方案論證,采用實地考察、文獻分析、數理統(tǒng)計、SWOT分析、手繪和建立數字模型等研究方法,旨在探索新的展示方式,真正地促使非遺文化融入到民眾的意識形態(tài)和尋常生活之中。針對前期調研的三個核心問題,本文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即在揚州城區(qū)內進行集成的生產性保護,發(fā)掘非遺的非實用功能價值,向世人重新昭示技藝的魅力、藝術的魅力,從而加強對手工技藝及對于勞動本身和材料的關注。同時,通過系統(tǒng)梳理和設計實驗,得出關于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設計的策略,即基于五種知覺途徑的以展促活的展示策略、以展促傳策略和以展促感策略,它本質上有別于檔案式管理的固化模式,在展示內容上實現(xiàn)活化,以主題空間的方式分為五個部分依次呈現(xiàn),在“聽”主題展區(qū),主要通過聽覺展示民間音樂系列技藝群,常態(tài)化展示包括位于高郵、寶應和儀征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觸”主題展區(qū),主要通過觸覺展示民間美術系列技藝群,將同一類型不同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時展出,并提供體驗創(chuàng)作的機會;在“味”主題展區(qū),主要通過味覺展示手工技藝系列技藝群中的淮揚菜系各種美食,借助正反饋機制促使傳承人在反饋信息的幫助下更好地...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設計準備(筆者手給)
圖4.1設計選址(筆)??質提取??藝術反映了地區(qū)長久以來的發(fā)展歷程,在物質方面的表現(xiàn)為同一地域的藝術,的形式和相近的色彩。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形態(tài)設計,是多因素綜合考慮
不同的展示空間特色,從而提高參觀效率,滿足更多參觀者參觀,實現(xiàn)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泛地傳播。因為此處為公共空間,所以流線設計力求簡潔明確,空間設計在規(guī)??則矩形基礎上依據實際展示主題進行調整。主要前期構思如下圖4.?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探析梁平藍印花布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創(chuàng)新途徑[J]. 楊悅. 包裝工程. 2018(14)
[2]人物設定法在“陳設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王冬梅.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7(10)
[3]滾蛋吧,鄉(xiāng)愁君[J]. 章成華. 北方文學. 2017(15)
[4]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體展示空間中的數字化應用[J]. 楊紅,張烈.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6(05)
[5]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以南京博物院非遺館為例[J]. 謝小娟. 東南文化. 2015(05)
[6]探討室內空間的照明設計[J]. 李剛,任麗芬. 大眾文藝. 2011(14)
[7]從“本元文化”論看“非物質文化遺產”[J]. 張道一. 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09(04)
[8]對于中國美術工藝的感想[J]. 陳之佛. 裝飾. 2008(S1)
[9]透過生活的藝術哲理——《中國設計理論輯要》序[J]. 張道一.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8(04)
[10]中國工藝美術研究的價值取向與理論視閾——近年來工藝美術研究熱點問題透視[J]. 李立新. 藝術百家. 2008(04)
博士論文
[1]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立檔保護研究[D]. 王云慶.山東大學 2017
[2]馬克思與海德格爾現(xiàn)代性批判的對比研究[D]. 代硯春.吉林大學 2017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機理研究[D]. 易剛.西南交通大學 2017
[4]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對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D]. 梁文達.中央財經大學 2017
[5]通過日本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探討日本經驗[D]. 李致偉.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4
[6]論世博會展示設計的多維表達[D]. 胡以萍.武漢理工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基于系統(tǒng)性認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示設計研究[D]. 毛晶晶.云南藝術學院 2018
[2]展示空間環(huán)境設計與觀眾行為模式研究[D]. 閆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8
[3]電視專題片《棗莊柳琴戲》創(chuàng)作闡釋[D]. 孫華龍.揚州大學 2018
[4]《傳承者》對文化記憶的媒介建構研究[D]. 孫娟.揚州大學 2018
[5]博物館體驗式展示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研究[D]. 尹靜.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7
[6]揚州市旅游目的地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 俞斌.揚州大學 2016
[7]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xiàn)狀和問題研究[D]. 嵇鳴洲.揚州大學 2016
[8]傳統(tǒng)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展示設計研究[D]. 劉妍君.南京藝術學院 2016
[9]智慧展廳的開發(fā)設計與研究[D]. 李超.東華大學 2016
[10]高郵民歌的音樂特征與傳承保護研究[D]. 錢夏星.揚州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65339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設計準備(筆者手給)
圖4.1設計選址(筆)??質提取??藝術反映了地區(qū)長久以來的發(fā)展歷程,在物質方面的表現(xiàn)為同一地域的藝術,的形式和相近的色彩。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形態(tài)設計,是多因素綜合考慮
不同的展示空間特色,從而提高參觀效率,滿足更多參觀者參觀,實現(xiàn)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泛地傳播。因為此處為公共空間,所以流線設計力求簡潔明確,空間設計在規(guī)??則矩形基礎上依據實際展示主題進行調整。主要前期構思如下圖4.?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探析梁平藍印花布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創(chuàng)新途徑[J]. 楊悅. 包裝工程. 2018(14)
[2]人物設定法在“陳設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王冬梅.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7(10)
[3]滾蛋吧,鄉(xiāng)愁君[J]. 章成華. 北方文學. 2017(15)
[4]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體展示空間中的數字化應用[J]. 楊紅,張烈.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6(05)
[5]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以南京博物院非遺館為例[J]. 謝小娟. 東南文化. 2015(05)
[6]探討室內空間的照明設計[J]. 李剛,任麗芬. 大眾文藝. 2011(14)
[7]從“本元文化”論看“非物質文化遺產”[J]. 張道一. 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09(04)
[8]對于中國美術工藝的感想[J]. 陳之佛. 裝飾. 2008(S1)
[9]透過生活的藝術哲理——《中國設計理論輯要》序[J]. 張道一.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8(04)
[10]中國工藝美術研究的價值取向與理論視閾——近年來工藝美術研究熱點問題透視[J]. 李立新. 藝術百家. 2008(04)
博士論文
[1]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立檔保護研究[D]. 王云慶.山東大學 2017
[2]馬克思與海德格爾現(xiàn)代性批判的對比研究[D]. 代硯春.吉林大學 2017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機理研究[D]. 易剛.西南交通大學 2017
[4]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對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D]. 梁文達.中央財經大學 2017
[5]通過日本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探討日本經驗[D]. 李致偉.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4
[6]論世博會展示設計的多維表達[D]. 胡以萍.武漢理工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基于系統(tǒng)性認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示設計研究[D]. 毛晶晶.云南藝術學院 2018
[2]展示空間環(huán)境設計與觀眾行為模式研究[D]. 閆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8
[3]電視專題片《棗莊柳琴戲》創(chuàng)作闡釋[D]. 孫華龍.揚州大學 2018
[4]《傳承者》對文化記憶的媒介建構研究[D]. 孫娟.揚州大學 2018
[5]博物館體驗式展示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研究[D]. 尹靜.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7
[6]揚州市旅游目的地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 俞斌.揚州大學 2016
[7]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xiàn)狀和問題研究[D]. 嵇鳴洲.揚州大學 2016
[8]傳統(tǒng)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展示設計研究[D]. 劉妍君.南京藝術學院 2016
[9]智慧展廳的開發(fā)設計與研究[D]. 李超.東華大學 2016
[10]高郵民歌的音樂特征與傳承保護研究[D]. 錢夏星.揚州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65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6533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