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文化交際規(guī)約研究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切入點:漢語國際推廣 出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加快了漢語國際推廣與中華文化傳播的步伐,同時也對跨文化交際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沿線國家交際規(guī)約的研究有助于解決跨文化交際障礙與沖突。綜觀國內(nèi)外跨文化交際規(guī)約研究的發(fā)展歷程,我們發(fā)現(xiàn)跨文化交際規(guī)約研究在理論、現(xiàn)實、文化共性與特色、研究視角這四個層面都存在著有待完善之處。通過對各國交際規(guī)約的研究,我們要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各國有哪些正向和負向的規(guī)范和準則影響人際交流?這些交際規(guī)范和準則的根源在何處?為什么會影響中外交際?在這些交際規(guī)約的影響下,如何預防和化解沖突?如何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想深化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文化交際規(guī)約,就需要分三步走,并通過三種途徑,這樣才能實現(xiàn)理想的成果:初步形成交際文化信息庫;編寫細節(jié)豐富、可讀性強的國別交際讀本;形成具備一定深度和學術價值的跨文化交際規(guī)約調(diào)查及交際對策建議報告,為國家制定"一帶一路"相關政策提供咨詢服務。
[Abstract]: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and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the communication statute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obstacles and conflict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atutes at home and abroad, we find that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atutes is theoretical, practical, cultural comm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tatutes of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focus on solving the following problems: 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norms and norms that affec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ere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norms and norms of communication? Why does it affect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ommunication rules, how to prevent and resolve conflicts?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ule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Belt and Road", it is necessary to proceed in three steps and through three way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cultural information base; the abundance of details in the preparation. A highly readable reading book for country communication; a surve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ules with certain depth and academic value and a report on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can provide consulting services for the country to formulate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Belt and Road".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的跨文化問題研究”(13YJC740139)
【分類號】:G1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孟子敏;交際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1期
2 魏春木;卞覺非;;基礎漢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內(nèi)容初探[J];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01期
3 張占一;試議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薄夢琪;;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初探[J];參花(上);2017年09期
2 馮婉怡;;淺析對外漢語中的文化教學[J];文學教育(上);2017年07期
3 上官雪娜;;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文化導入方式探索——以《中國文化百題》的開發(fā)及應用為例[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年05期
4 張利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文化交際規(guī)約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5 馮苗;;民辦高校留學生短期漢語培訓課的實效性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年03期
6 江婷;;應用型本科“日本文化”課程定位及教學研究——從“跨文化交際”視點出發(fā)[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7 李曉英;;大學生英語閱讀中跨文化障礙探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03期
8 李泉;丁秋懷;;中國文化教學與傳播:當代視角與內(nèi)涵[J];語言文字應用;2017年01期
9 肖玉凌;;大學英語教學中“階梯式”文化導入的可行性[J];勞動保障世界;2017年05期
10 苗林;尹忠慧;;新HSK(三級)輔導中的文化教學[J];考試周刊;2017年1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謝奰;交際文化與法語基礎教學[J];現(xiàn)代外語;1991年01期
2 張占一;試議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3期
3 王得杏;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問楲[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年04期
4 呂必松;關于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問題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2期
5 魯健驥;對外漢語教學基礎階段處理文化因素的原則和做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1期
6 趙賢洲;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菱菱;;云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漢語對外教學與國際推廣的價值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2 徐波;王強;;語言國際推廣的經(jīng)濟屬性與利益形成——以英國文化協(xié)會的英語國際推廣活動為例[J];外國語文;2014年01期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diào)整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6年20期
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diào)整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J];吉林政報;2006年11期
5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湖北省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的通知[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報;2007年01期
6 王潔;;英、法、德等國語言國際推廣的目標考察及其啟示[J];文教資料;2012年18期
7 李曉琪;;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中的教材建設[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3期
8 李曉琪;;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中的教師隊伍建設[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05期
9 吳偉平;;從學術交流的角度看漢語國際推廣[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06期
10 李春雨;陳婕;;北京文化與漢語國際推廣[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虹;;解讀漢語國際推廣的意義[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2 鄧軍;李萍;;論全球語境下漢語言文化的國際推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3 羅茜;;高校漢語國際推廣存在的問題[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4 余瑾;;漢語國際推廣若干問題思考[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八輯)[C];2008年
5 張文浩;;漢語國際推廣中的宣傳策略及其受西方國家的影響[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邵彤;;遼寧省漢語國際推廣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發(fā)展策略[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張曼;;電影電視與漢語國際推廣[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8 駱樹芳;;漢語國際推廣中可借鑒的成功案例[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9 龐青;;漢語國際推廣中應注意的禮儀問題[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10 樊瑞凱;;漢語國際推廣需要什么樣的教師[A];漢語國際推廣專題研究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蔣亞明 李龍;“海外兵團”為國際推廣建言獻策[N];中國體育報;2014年
2 通訊員 黃侃 記者 錢紅艷;一中成南大漢語國際推廣實踐基地[N];南京日報;2009年
3 記者 焦磊立;市一中入選“中美友好學校項目”名單[N];張家口日報;2010年
4 記者 蔡侗辰;積極推進漢語國際推廣工作[N];光明日報;2006年
5 記者 袁新文;以能力建設為核心 積極推進漢語國際推廣工作[N];人民日報;2006年
6 姚學文;努力提高漢語國際推廣水平[N];湖南日報;2008年
7 李江濤 靳云輝;漢語國際推廣志愿者:報名的挺踴躍[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8 柯楊;首批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命名[N];河南日報;2008年
9 記者 陳強;河南漢辦力促漢語國際推廣[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記者 周元;我省教育事業(yè)國際色彩漸濃[N];海南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紅芳;麗江地區(qū)漢語國際推廣現(xiàn)狀調(diào)查[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雷云;漢語國際推廣組織建設問題研究[D];華僑大學;2015年
3 水曉曉;試論漢語國際推廣視域中的“漢語橋”比賽[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李楠;文化軟實力視角下“北京S漢推中心”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張曉宇;以日語國際推廣為觀照的漢語國際推廣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6 韋東;建國后中國國家形象演變對漢語國際推廣的影響[D];廣西師范學院;2016年
7 王羽紅;語言專項志愿服務對漢語國際推廣的影響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8 陳惠;漢語國際推廣教師權利內(nèi)容及其實現(xiàn)途徑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呂金薇;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紅進;兩岸詞匯差異與漢語國際推廣[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98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59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