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以落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為契機而產(chǎn)生的新名錄制度——以日本遺產(chǎn)名錄制度的創(chuàng)設(shè)為例
本文關(guān)鍵詞: 日本遺產(chǎn) 名錄制度 文化遺產(chǎn) 文化立國 出處:《文化遺產(chǎn)》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今世界各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公約》和《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公約》之框架下,都在不遺余力保護人類共創(chuàng)的文明—文化遺產(chǎn),由此造就了許多文化遺產(chǎn)大國,諸如中國、意大利、日本等。本論試以"日本遺產(chǎn)"名錄制度為例,探究日本在UNESCO的兩公約之外如何采取新創(chuàng)思、新體系之法因地制宜、另辟蹊徑、取長補短來繼續(xù)完善和發(fā)展本國的"文化立國"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進而為我國當前正在繁榮發(fā)展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事業(yè)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Abstract]: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and th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dop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day are sparing no effort to protect the civilization-cultural heritage created by mankind, As a result, many great countries with cultural heritage, such as China, Italy and Japan, have been created. Taking the list system of "Japanese Herita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Japan can adopt new ideas and measur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two conventions of the UNESCO.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and develop our country's "cultural foundation" road. "other mountain stone, can attack jade", and then provides some beneficial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s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undertaking which is flourishing and developing at present.
【作者單位】: 湖北民族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基金】: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課題“武陵山民族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問題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GMG-014)” 湖北民族學院博士啟動基金項目“恩施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發(fā)展之研究(項目編號:MY2015B04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13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駱莉;;日本文化立國戰(zhàn)略推動下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J];東南亞研究;2006年02期
2 周廷軍;;中國:面對文化立國新時代[J];決策與信息;2006年04期
3 姚國華;;文化立國與民族復興[J];決策與信息;2006年04期
4 梅霖;;文化立企與文化立國[J];決策與信息;2006年04期
5 ;文化立國與辦大學 舊聞新說[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6 時勝勛;;“文化立國”與中國的文化立場[J];理論與改革;2007年02期
7 徐志新;;文化立國解讀[J];兵團建設(shè);2009年17期
8 馮少力;;政府部門的文化管理思考[J];中外企業(yè)文化;2010年01期
9 鄧清柯;;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命根子——論“文化立國”的戰(zhàn)略價值與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10 常華;;文化立國[J];科技智囊;2011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潘貴玉;;紀念長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周年大會暨長城保護宣傳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的講話[A];《萬里長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2 ;長城——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物化——在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二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8年第1期(許嘉璐會長文化論談專輯)[C];2008年
3 ;中國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項目名單[A];中國公園協(xié)會1999年論文集[C];1999年
4 ;紀念中國長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周年座談會部分發(fā)言[A];《萬里長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5 蔡德明;;中國長城學會紀念長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周年系列活動情況匯報[A];《萬里長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6 黃華;;祝長城事業(yè)有更大的發(fā)展[A];《萬里長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7 ;讓長城來見證我們的友誼[A];《萬里長城》2007年第2期[C];2007年
8 董為;;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脊梁[A];2011北京文化論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論壇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 朱永新;“文化立國”應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商報記者 崔呂萍 通訊員 張慧;以文化強國為目標實施文化立國戰(zhàn)略[N];北京商報;2012年
3 商報記者 董昆 陳杰 劉妮麗;面向2020,我國應確立“文化立國”戰(zhàn)略[N];北京商報;2011年
4 田林;文化立國:一個民族的自覺與自信[N];承德日報;2011年
5 本版撰文 潘俠;韓國:文化立國初顯成效[N];民營經(jīng)濟報;2007年
6 謝冠富;日本的文化立國戰(zhàn)略[N];學習時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胡兆燕;演藝產(chǎn)業(yè)如何借他山之石立“中國制造”[N];中國財經(jīng)報;2014年
8 記者 李滿福 施秀萍;甘肅5處遺產(chǎn)點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N];甘肅日報;2014年
9 記者 卞晨光;世界遺產(chǎn)名錄將再次更新[N];科技日報;2006年
10 王晶;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中的工業(yè)遺產(chǎn)發(fā)展初探[N];中國文物報;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殷;軟實力視角下的韓國“文化立國”戰(zhàn)略[D];遼寧大學;2016年
2 代芬;韓國“文化立國”戰(zhàn)略解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曹振東;韓國“文化立國”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18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51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