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文化土壤與藏族本土法治文化的關(guān)系——從文化土壤與法治文化的關(guān)系談起
本文關(guān)鍵詞: 文化土壤 法治文化 青藏高原 藏族習慣法文化 出處:《青海社會科學》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藏族是青藏高原古老的民族,千百年來,藏民族在青藏高原上珍惜愛護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與高原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與民族文化,并創(chuàng)造了與青藏高原文化土壤相適應的藏族習慣法文化。這種法治文化的傳承距今為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特質(zhì),而且對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規(guī)范人們行為等都產(chǎn)生過深刻的影響,尤其對青藏高原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和生態(tài)平衡以及尊崇世間一切生命物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本土法治文化為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治各種環(huán)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資源法治建設事業(yè)等方面都將會產(chǎn)生積極意義。
[Abstract]: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Tibetan people have cherished and cared for the platea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reated a concept of value, a way of life and a national culture that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 plateau's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as created a culture of Tibetan customary law adapted to the cultural soil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inheritance of this culture of rule of law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of soci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behavior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well as on the reverence of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This local culture of the rule of law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public hazards, and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by law will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藏族法律文化視域下藏漢雙語司法實踐與藏區(qū)社會穩(wěn)定問題研究”(14BFX024) 2016年度江蘇師范大學引進國內(nèi)優(yōu)秀人才項目“漢藏法律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道路研究”(31920160002) 2017年度江蘇師范大學教材建設項目“中國首套藏漢雙語法學專業(yè)特色法規(guī)教材”(JYJC20170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7;G12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盛清才;;弘揚海洋法治文化 為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1期
2 王玉;;地方法治文化建設的困境及其制度建構(gòu)——基于社會變遷的情勢考察[J];黑河學刊;2014年06期
3 王湘軍;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J];理論與改革;2002年02期
4 周友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論[J];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02期
5 蔡愛平;以“三個代表”的思想推動我國法治文化建設[J];嶺南學刊;2000年05期
6 藍婷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下公民法治素質(zhì)如何提升——以法治文化建設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2年08期
7 李德順;;和諧文化應是一種新型的法治文化[J];理論參考;2007年02期
8 嚴飛;;“我們一定是做對了什么”[J];書城;2008年0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陶金虎邋鄭英;法治文化成為江陰城市文化新座標[N];江陰日報;2008年
2 義行 懷周 趙俊 郭林;法治文化滋潤萬家和諧[N];連云港日報;2008年
3 佛山日報記者 嚴瑾;傳媒要加大對法治文化的培育[N];佛山日報;2011年
4 李林;“法治文化”與“文化法制”[N];貴陽日報;2012年
5 張韶宇 葉炳明 鄭敦火;漳州首個農(nóng)村“法治文化廣場”正式對外開放[N];閩南日報;2013年
6 陶金虎;法治主題公園成為江陰新亮點[N];江蘇法制報;2008年
7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教授 文兵;現(xiàn)代法治與傳統(tǒng)文化關(guān)系若干觀點之辨析[N];北京日報;2012年
8 陳廣娟 張可越 王作剛 譚紅蕾 馬慶新;文化工程展示鼓樓風采[N];江蘇法制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劉百軍;讓每一面墻壁都“文明說話”[N];法制日報;2014年
10 通訊員 陳吉 王海燕;首座水法文化游園開門迎客[N];泰州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502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50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