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zhì)救贖意義——克拉考爾唯物主義文化批判探析
本文關鍵詞:物質(zhì)救贖意義——克拉考爾唯物主義文化批判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表面現(xiàn)象 抽象性 唯物主義 大眾文化 去神話化
【摘要】:隨著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確立,對抽象性的狂熱造就了新的理性神話,也導致魏瑪共和國陷入了意義空虛的現(xiàn)代性困境。如何突破困境、找尋意義成了那一時代知識分子的共同訴求?死紶柌]有寄望于各類彌賽亞主義所提供的形而上學的庇護,也沒有對理性及其所推進的去神話化進程采取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而是以文化唯物主義的立場,將批判的視角集中在了大眾文化的"表面現(xiàn)象"之上。在他看來,對資本主義理性的批判,應該抓住其根本缺陷,即抽象性。以大眾文化為代表的物質(zhì)世界,一方面反映了資本主義時代的基本運作模式;另一方面又以具體鮮活的時代景觀,不斷對抗抽象性的空虛,為人揭示出隱藏其后的人性與真理的微光。因此,克拉考爾認為,對大眾文化"表面現(xiàn)象"的解碼,是探尋時代真理的可靠途徑。當然,克拉考爾對大眾文化娛樂至死的消極傾向,也有著敏銳而審慎的洞察。
【作者單位】: 中央黨校文史部;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克拉考爾唯物主義文化批判研究”[項目編號:13CWW001]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資助的中央黨校2013年度校級科研青年項目“克拉考爾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項目編號:DXQN20130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02
【正文快照】: 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以其外在的豐富與內(nèi)里的空虛,表征出了現(xiàn)代性的全部矛盾。和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克拉考爾也在著力找尋突破現(xiàn)代性困境,重獲意義的可能途徑。最初,他也嘆息舊有“意義充盈”時代的解體,渴望著回到充滿溫情與關聯(lián)的浪漫共同體。但是,在接觸到馬克思的作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蕾;;翻拍電影的文化解讀[J];電影文學;2012年13期
2 張宏;;從藝術“接地氣”說開去[J];藝術學界;2013年01期
3 安德烈·麥迪遜,龐璃;“俄國革命的鏡子”的反映論的沉思——并非僅僅關于列寧和托爾斯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祝志春;;博弈:消費時代的文化癥狀[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1期
5 周樂;;以電影和音樂看藝術與藝術品的界定[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年05期
6 張路平;;淺析小沈陽如何成功躥紅[J];大舞臺;2010年10期
7 王菲菲;;轉(zhuǎn)型時期的電視劇研究[J];作家;2008年18期
8 朱麗麗;;群眾舞蹈對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qū)?2011年35期
9 陸道夫;英美兩國文化研究論爭焦點評析[J];外國文學研究;2001年02期
10 齊穎;;對“文學終結(jié)說”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任曉飛;都市生活與文化記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周s,
本文編號:1253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25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