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與民族文化互動發(fā)展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與民族文化互動發(fā)展機制研究
【摘要】: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和民族文化之間具有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可以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他們之間達到平衡狀態(tài)。經過一定時期的發(fā)展,其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從總體的發(fā)展狀況仍然比較落后,地區(qū)和民族之間發(fā)展的差距比較大,經濟和民族文化發(fā)展極其不協調。本文闡述了該地區(qū)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經濟和文化互動發(fā)展的機制做了詳細的闡述。
【作者單位】: 廣安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G122;F127.8
【正文快照】: 一、少數民族的文化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是一個民族特有的資源,是一個地區(qū)的優(yōu)勢。我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是本民族地區(qū)文化的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以新聞出版、旅游文化、文化娛樂為主要發(fā)展的文化產業(yè),是少數民族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少數民族發(fā)展致富的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曉朝;文化互動轉型論——新世紀文化研究前瞻[J];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2 王為理;深港文化互動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J];學術研究;2000年12期
3 王十禾;網絡時代的文化互動[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0年04期
4 羅康隆;論民族文化互動的特點及本質[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5 李衛(wèi)國;時尚與習俗中的文化互動現象——北京、上海、河南,中國文化大三角格局民俗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辛文;凌紹崇專著《思林百年社會變遷——壯漢文化互動與交流》出版[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7 王世達;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互動[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3年03期
8 劉文華;跨文化互動——增進理解的紐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周承銘;劉春宇;;推進兩岸文化互動 共筑民族復興基石[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周桂英;;文化生態(tài)觀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動圖式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水德;;“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互動傾向[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雁 中共海港區(qū)委宣傳部部長;創(chuàng)新思路,,推進城鄉(xiāng)文化互動互訪[N];秦皇島日報;2010年
2 王佳可;提高跨文化互動能力[N];人民日報;2013年
3 陳國燦 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從南北文化互動看江南地域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宋佳p
本文編號:1157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157130.html